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可从气管支气管分泌物、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肺组织中获得。采用纤维支气管镜收集标本可以早期诊断单纯疱疹病毒性气管支气管炎,但X线胸片可正常。
HSV属于疱疹病毒的a亚科,其复制周期短。在组织培养中产生溶细胞性感染。HSV-1和HSV-2均有一个20面体的核壳,核壳厚度约100nm,由162个壳粒组成,核壳包裹含病毒DNA的核心。当病毒体穿过细胞核膜时获得富含磷脂的病毒包膜,核壳体穿过核膜出芽释放至细胞表面,可释放至细胞外或直接进入邻近细胞开始进一步地复制。完整的病毒体直径为110~120nm。病毒导致细胞产生疱疹病毒复制的细胞病理学特征,即所谓的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包括细胞肿胀增大变圆、巨细胞和融合细胞,病变迅速扩展,可见Cowdry A型核内包涵体。
【形态描述】 HSV导致细胞发生鳞状化生,其改变的焦点在核的改变,核增大、多核、空泡状核、薄雾状核、核染色质向核膜集中、镶嵌状核以及核内包涵体等一系列核变化。单核与多核的上皮细胞体积增大,胞核增大并大小不等。胞质深染显厚,为未成熟型化生的鳞状细胞。多核细胞的核相互间凹陷,核中可能有圆形或不规则折叠的嗜酸性包涵体,另外可有增生的支气管柱状上皮表现为细胞体积增大和大小不一,背景中有急性炎性渗出物和炎细胞反应。
HSV借助未成熟的幼稚细胞(即基细胞或储备细胞,或具有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复制,这就产生了感染细胞(靶细胞)加快成熟的过程,而这种过程中的形态表现,又给了专业技术工作者观察并判断特殊细胞改变的契机。将这个过程连接起来就形成了细胞破坏的谱系,特别是核破坏的谱系形态(图3-11~图3-14)。
图3-11 宫颈涂片中所见单纯疱疹病毒所致细胞核改变的过程描述
A.核染色质增多;B.染色质由中心向核膜集结;C.双核;D、E.病毒复制集中;F、G.核内包涵体形成
图3-12 增生的化生型胞质的鳞状细胞
出现核染色质向核膜集中、空泡状核、多核以及核内包涵体等显著特征,包含涵由点状到大片样嗜酸性物,其外周呈空晕直至核膜。支气管镜刷检标本,液基制片,Pap×200
图3-13 多核及巨大核有包涵体或核染色质集中于核膜
显示高核浆比的未成熟细胞,容易误诊为非典型细胞,空泡状核、核内包涵体及多核是重要鉴别指标。支气管镜刷检标本,液基制片,Pap×400
图3-14 类似非典型特点的细胞
很容易迷惑诊断者,核内包涵体与镶嵌状核的多核细胞是鉴别要点。支气管镜刷检标本,液基制片,Pap×400
【鉴别诊断】 高级别非典型增生的鳞状细胞在未成熟化生期的细胞为嗜碱性深染胞质,其中的单核上皮细胞与单纯疱疹病毒所致细胞改变相似,区别的要点在非典型增生细胞很少有多核或镶嵌样多核细胞,更未见到核内包涵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