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肿瘤类型不同,瘤细胞的超微结构亦有差异。一般说来,良性肿瘤细胞的超微结构基本上与其起源细胞相似。恶性肿瘤细胞根据分化的高低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异型性。总的说来,恶性肿瘤细胞的核通常绝对或相对地明显增大,核膜可有凹陷或外凸,从而使核形不规则甚至形成畸形核。核仁体积增大,数目增多,形状亦可不规则,位置往往靠边。染色质可表现为异染色质增加,凝集成块状,散在和(或)边集在核膜下。此即光镜下所见的核深染和核膜增厚;也可表现为常染色质为主,即光镜下所见染色质呈细颗粒状的淡染核(图8-8-3)。
图8-8-3 肿瘤细胞超微结构的异型性
细胞核大,核畸形十分明显。核仁明显,异染色质凝聚成块、边集于核膜。胞质内细胞器不发达,但有丰富的游离核糖体;细胞连接减少。×8 000
胞质内的细胞器常有数量减少、发育不良或形态异常,这在分化低的恶性肿瘤细胞更为明显。胞质内主要见有游离的核糖体,而其他细胞器大为减少。说明瘤细胞主要合成供自身生长的蛋白质,而丧失其分化的功能,这与瘤细胞生长迅速和恶性程度高有关。溶酶体在侵袭性强的瘤细胞中常有增多,它可释放出大量水解酶,为瘤细胞的浸润开路。
细胞间连接常有减少,这在分化低的癌更为突出。可引起细胞间连接松散,有利于癌细胞的浸润生长。有些在一般情况下在细胞膜表面无微绒毛的瘤细胞也可出现一些不规则微绒毛,这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但有碍于细胞间的紧密接触,从而减弱接触性抑制,有利于细胞增殖和浸润。瘤细胞的排列结构在分化低的肿瘤也可丧失其原具有的特征,例如腺癌细胞可失掉形成腺体的特征而呈弥散排列。因此,恶性肿瘤的超微结构异型性,除了瘤细胞本身的改变外,还可有排列结构的改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