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表里两解,清热止利法

表里两解,清热止利法

时间:2023-03-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葛根黄芩黄连汤的功效为清热坚阴止利,兼以解表。诸药合用既能解表,又能清解肠腑邪热而止利。喘而汗出者,为因喘而汗出也,即里热气逆所致,与葛根黄芩黄连汤,散表邪、除里热。邓某,女,7岁。诊为协热利,治以葛根芩连汤加味:葛根9克,黄芩9克,黄连9克,焦三仙9克,炙甘草3克。服药1剂热退,2剂腹泻止,3剂后病愈。本例有外感表证,又伴有腹泻,符合协热利,故用此方治疗获效。

【原文】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芩连汤主之。(34)

葛根芩连汤方

葛根半斤,甘草二两(炙),黄芩三两,黄连三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释义】

太阳病,桂枝证,已有正气不足的因素,本当调和营卫,解肌祛风作解,而医生误用泻下法,违背了表证发汗解表法的治疗原则,泻下药物作用于里,致使胃肠正气损伤,邪气进一步内陷肠道,肠腑热邪壅滞而下利不止。从文中“表未解也”知其下利仍兼有表证。因为素体阴虚而阳亢的因素,误下以后,外邪入里,从阳化热,热邪下迫肠道,出现了热性的下利,故“脉促”也。故本证为协热利,治疗应当以解表为主,兼以治利。后句则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谈,文中“喘而汗出”说明表证误下病情发生变化,肺与大肠相为表里,且火性炎上,肠热迫肺,肺气不降逆而向上则为喘;邪热迫使津液外泄则汗出。热邪逼迫大肠传导太过,此时表邪已经完全内陷化热,表证不存在,即使有表证也是极为轻微的表证,居于次要地位,以热性下利为主要表现,还可见身热、胸脘烦热、口渴、下利臭秽、肛门灼热感,苔黄、脉数等。由此可见,作为葛根芩连汤既可以表里双解治疗协热利,也可以治疗里证的热利,临证应该以身热、下利为要者。

【方义】

葛根黄芩黄连汤的功效为清热坚阴止利,兼以解表。方中葛根用量较大为君药,其性轻清升发,既能升清降浊,生津止利,又能透邪外出,表解则里和;芩、连苦寒,直清阳明胃肠之热,坚阴止利厚胃肠,热清则利止,为臣药;炙甘草扶正和中,缓急止痛,亦可调和诸药,是为佐使药。诸药合用既能解表,又能清解肠腑邪热而止利。本证无论有无表证均可使用,可以用于痢疾或泄泻以阳明胃肠邪热为主的病症。

临床加减:下利见里急后重,腹痛甚者,加苦参、黄柏、木香、槟榔等;有积滞者,加焦三仙、莱菔子;痢疾症见发热腹痛,下利脓血、里急后重,苔黄脉数者,加白头翁、木香、秦皮、当归。

【历代论述】

成无己:经曰:不宜下,而便攻之,内虚热入,协热遂利。桂枝证者,邪在表也,而反下之,虚其肠胃,为热所乘,遂利不止。邪在表则见阳脉,邪在里则见阴脉。下利脉迟微,邪在里也。促为阳盛,虽下利而脉促者,知表未解也。病有汗出而喘者,为自汗出而喘也,即邪气外甚所致。喘而汗出者,为因喘而汗出也,即里热气逆所致,与葛根黄芩黄连汤,散表邪、除里热。(《注解伤寒论》)

李培生:葛根黄芩黄连汤证之下利,自属热利,亦即《内经》所谓暴注下迫,皆属于热。热利的特征,自必有口渴、心烦、小便黄赤,利下臭恶、稠黏而肛门有灼热感,舌黄等热象可凭。”(《柯氏伤寒论附翼笺正·上卷·葛根黄芩黄连汤》)

【病案分析】

邓某,女,7岁。患外感发热数日,发热不退,伴腹泻,大便每日3~5次。曾接受中西药治疗不效。查其舌红苔白;尿黄,口渴,大便臭秽。诊为协热利,治以葛根芩连汤加味:葛根9克,黄芩9克,黄连9克,焦三仙9克,炙甘草3克。嘱其节饮食。服药1剂热退,2剂腹泻止,3剂后病愈。

按语:葛根芩连汤原为治疗协热利而设。外感表热证兼热性下利,非此方难除。本例有外感表证,又伴有腹泻,符合协热利,故用此方治疗获效。但作为葛根芩连汤,在无表证的情况下也可以治疗单纯的热利,于下利中发挥升提止泻、逆流挽舟之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