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辛寒折热,益气生津法

辛寒折热,益气生津法

时间:2023-03-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68~170条论述太阳病伤寒证治疗不当,转化为白虎加人参汤证,以及白虎汤的禁忌之一。222条指出,不典型的阳明病用攻下法后可能出现的三种变证,如下后无形邪热炽盛未能缓解,而且津气受到严重损伤,出现口干、舌燥、欲饮水等症,用白虎加人参汤以清热益气生津。我们体会,白虎加人参汤证是阳明胃热壅盛,耗气伤津,属于既有胃热内留,又有气阴两伤的证候,也是一个典型的脾胃病证。治以清热生津益气,拟白虎加人参汤加减。

【原文】

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1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168)

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169)

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170)

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222)

白虎加人参汤方

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甘草二两(炙),人参二两,粳米六合。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此方立夏后、立秋前乃可服。立秋后不可服;正月二月三月尚凛冷,亦不可与服之,与之则呕利而腹痛;诸亡血虚家亦不可与;得之则腹痛利者,但可温之,当愈。

【词解】

1.表里:此指人体内外,不是指表证、里证。

【释义】

168~170条论述太阳病伤寒证治疗不当,转化为白虎加人参汤证,以及白虎汤的禁忌之一。本证的基本病机是病邪由表化热入里,里热充斥内外;进一步,邪热炽盛,伤津、脱液,甚则耗气。邪热炽盛则高热持续;邪热迫津外出则汗出;由于汗出过多,轻按皮肤并无灼手感(无大热);热盛伤津则口渴欲饮;发展到脱液、耗气时,大量饮水仍难解渴;并且在高热的同时,出现轻微恶寒,这种恶寒绝非表证未罢,而是汗多肌腠疏松;邪热上熏于心则心烦;热盛耗气,故脉洪大或芤,治宜白虎加人参汤。

170条明确指出,伤寒表证未罢,发热、无汗、恶寒,应该辛温解表,不可用白虎汤清里热。

222条指出,不典型的阳明病用攻下法后可能出现的三种变证,如下后无形邪热炽盛未能缓解,而且津气受到严重损伤,出现口干、舌燥、欲饮水等症,用白虎加人参汤以清热益气生津。

我们体会,白虎加人参汤证是阳明胃热壅盛,耗气伤津,属于既有胃热内留,又有气阴两伤的证候,也是一个典型的脾胃病证。

【方义】

白虎汤大清阳明胃腑气分之热,加人参健脾益气以化生津液。热退可以保津,津液充足也有利于退热。

【历代论述】

尤在泾:此条复示白虎之戒。谓邪气虽入阳明之腑,而脉证犹带太阳之经者,则不可便与白虎汤。与之则适以留表邪,而伤胃气也。而又申之曰: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其叮咛反复之意,可谓至矣。(《伤寒贯珠集·阳明篇上》)

汪苓友:此条伤寒病,虽自太阳经传来,要之既吐且下,而其邪不解,至七八日之时,寒郁为热,已入阳明之腑,而邪热更甚矣。里者,腑也。表者,经也。热结在里者,谓腑热甚于经也。表里俱热者,表热,则阳明经肌肉间热。时时恶风者,乃热极汗多,不能收摄,腠理疏,以故时时恶风也。里热,则胃腑中燥热,以故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此因吐下之后,胃气虚,内亡津液,以故燥渴甚极也。与白虎汤加人参,扶正气以分解内外之邪热。(《伤寒论辨证广注·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

【病案分析】

刘某,男,40岁,1998年12月2日初诊。素嗜烟酒,1年来下唇常肿胀不适,干燥时疼痛,西医予以湿敷、抗生素软膏外涂,并口服抗生素、抗过敏类药物治疗,未见好转而转诊中医。诊时见患者除上症外,尚见口干渴多饮,入夜更甚,纳食无味,喜食流质,牙龈时有出血,大便干,乏力,舌尖边红、有瘀斑、苔黄,脉弦细数。血糖等检查未见异常。口腔检查见唇部稍肿,呈暗红色,唇红边缘不清,干燥脱屑、皲裂。诊为慢性唇炎。治以清热生津益气,拟白虎加人参汤加减。处方:生石膏20克,知母、生地黄、怀牛膝、陈皮各10克,太子参30克。3剂,每日1剂,水煎服,并嘱其戒烟酒。12月5日复诊:唇肿消失,唇干、渴饮等症明显减轻,效不更方,继服3剂,诸病消失。口腔检查见唇红润,无干燥脱屑。后以益气养阴之品调治5天,2月后随访,未见复发[2]

按语:慢性唇炎中医称为唇风,脾开窍于口和唇四白,故慢性唇炎多由阳明风火蕴结唇部所致。《诸病源候论》曰:“脾胃有热,先发于唇,则唇生疮”。本例患者嗜好烟酒,日久脾胃蕴热,化火上炎,则唇干、肿胀、脱屑,齿龈出血;胃热伤津耗气,脾运失常,则乏力,纳食无味,口干渴饮,以白虎汤辛甘寒清热生津止渴,加人参助正气而益真阴,伍生地黄凉血止血,怀牛膝导热下行,诸药合用,犹釜底抽薪,不治唇而唇疾自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