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减消肿方治疗外伤肿胀

加减消肿方治疗外伤肿胀

时间:2023-03-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外伤肿胀,早期为筋脉受损,血不循经,溢于脉外而肿胀,正如《内经》所云“形伤肿”。损伤日久,水肿不消,气滞血瘀,营卫不和,发为肿痛。治疗上,新邪宜急散,宿邪当缓攻。故本方对创伤后急、慢性肿胀有较好疗效。

【药物组成】 当归15g,川芎10g,黄芪20g,鸡血藤15g,桂枝10g,土鳖虫9g,地龙10g,丹参15g,茯苓15g,泽泻10g,猪苓10g,木通10g,川牛膝10g,路路通10g,广木香10g,生甘草3g。

【随症加减】 新伤加泽兰18g,伸筋草18g,大黄10g;宿伤则重用当归、黄芪、鸡血藤,加黄柏、黄芩各10g。水煎早晚分服,每日1剂。

【治疗方法】 活血行气,通络利水。

【功效主治】 本方适用于新伤肿胀严重,肢体广泛皮下淤血,甚至发生张力性水疱者;或骨折脱位伤筋后致使肢体肿胀长期不消,按之凹陷,皮肤僵硬者。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50例,痊愈24例,显效19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

【经验心得】 外伤肿胀,早期为筋脉受损,血不循经,溢于脉外而肿胀,正如《内经》所云“形伤肿”。损伤日久,水肿不消,气滞血瘀,营卫不和,发为肿痛。治疗上,新邪宜急散,宿邪当缓攻。唐容川在《血证论》云:“瘀血去路,不外二便。”应用本方重在引导瘀血从便溺而解。方中当归行血中之气,使血归其经;黄芪生用重用则力专而性走,用之补气以活血通络;鸡血藤补血行血、舒筋活络;茯苓、泽泻、猪苓、木通行气利水;路路通活血行气、通络利水;丹参既能扶正又能祛瘀,具有扩张血管、促进微循环的作用;土鳖虫、地龙性善走窜,深入经络,搜剔痼疾;川芎、牛膝、桂枝活血通络,引药直达病所。新伤加用泽兰活血化瘀、清热利湿,伸筋草舒筋活血通络,大黄攻积导滞、泻火凉血,引瘀血下行从二便出;宿伤加黄芩、黄柏清热利湿,解其化热之势。故本方对创伤后急、慢性肿胀有较好疗效。

【方剂出处】 魏会东.加减消肿方治疗外伤肿胀50例.山东中医杂志,1997;16(8):35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