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血糖耐糖异常和糖尿病有分别吗

血糖耐糖异常和糖尿病有分别吗

时间:2023-03-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新生儿低血糖其临床缺乏特异性,又常与其他疾病合并存在,因此,极易造成误诊及漏诊。同时常规检测血糖排除继发性低血糖。

不论胎龄和出生体重,凡出生24h内血糖<2.2mmol/L(40mg/dl),24h后血糖<2.2~2.8mmol/L(40~50mg/dl),称为低血糖。

【诊断依据】

1.病史 母亲有糖尿病史或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史;新生儿有严重疾病;特别是早产儿、小于胎龄儿以及开奶晚、摄入量不足等情况时易发生低血糖。

2.临床表现 常缺乏特异表现,无症状性低血糖比症状性低血糖多10~20倍,主要见于早产儿。多出现在生后数小时至1周内,表现为反应差、阵发性发绀、震颤、呼吸暂停、惊厥、嗜睡、不吃等。根据病情临床可分为早期过渡型、继发型、经典型或暂时低血糖、严重反复发作型四型。

3.体格检查 可有震颤或惊跳、呼吸暂停、发绀、软弱或肌张力低下、嗜睡、苍白、低体温、出汗、惊厥等。

4.辅助检查

(1)血糖测定:高危儿应在生后4h内反复监测血糖,以后每隔4h复查,直至血糖浓度稳定。

(2)持续性低血糖者应酌情选测血胰岛素、胰高血糖素、T4及TSH和生长激素、皮质醇、血与尿中氨基酸、有机酸等。

(3)根据需要查血型、血红蛋白、血钙、血镁、尿常规与酮体。

【诊断中的临床思维】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血糖检测可确定诊断。但新生儿低血糖其临床缺乏特异性,又常与其他疾病合并存在,因此,极易造成误诊及漏诊。低血糖持续时间愈长,对脑的损伤愈大,因此需提高警惕,加强监测。

1.颅内病变 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等也可出现反应低下、呼吸暂停,或出现兴奋、惊厥等症状,但大多有围生期窒息史,颅脑CT或B超可协助诊断。同时常规检测血糖排除继发性低血糖。

2.电解质紊乱 如低钙血症、低镁血症等也可出现惊跳、震颤、惊厥等症状,不易与低血糖鉴别,因此需检测血电解质及血糖。

【治疗】

1.早期喂养 对可能发生低血糖者生后1h即开始喂10%葡萄糖溶液,生后2~3h开始喂奶。

2.补充葡萄糖 血糖低于2.2mmol/L(40mg/dl)不论有无症状,应给予10%葡萄糖溶液6~8mg/(kg·min)静脉滴注,或无症状的健康足月儿可口服5%葡萄糖水30~60ml。如血糖低于1.6mmol/L(30mg/dl),应给予10%葡萄糖注射液8~10mg/(kg·min)静脉滴注,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如发生惊厥应立即给予25%葡萄糖注射液2~4ml/kg,低体重儿用10%葡萄糖注射液2ml/kg按1ml/min速度静脉注射,随后用10%葡萄糖注射液3~5ml/(kg·h)静脉滴入,速度为6~8mg/(kg·min)。如果血糖浓度能维持2.2mmol/L(40mg/dl)以上,则可适当调整葡萄糖静脉滴注速度,也可同时给葡萄糖口服。血糖浓度稳定正常水平24h后可降低葡萄糖浓度或静脉滴注速度,同时增加喂养,以后渐停止。

3.激素 如患儿需要10%葡萄糖注射液12mg/(kg·min)以上的静脉滴注速度才能维持血糖>2.2mmol/L时,可加用氢化可的松5~8mg/(kg·d)静脉滴注,或泼尼松1~2mg/(kg·d)口服,至症状消失,血糖恢复后24~48h停止。

4.病因治疗 对反复发生或顽固性低血糖症,应进行病因治疗。

【治疗中的临床思维】

1.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对可能发生低血糖者从生后1h即开始口服(或鼻饲)10%葡萄糖液,每次5~10ml/kg,每小时1次,连续3~4次。生后2~3h提早喂奶,24h内每2小时1次。体重低于2kg或窒息儿复苏困难或延长时,尽快给予5%~10%葡萄糖液注射2~6ml/kg。此时输注葡萄糖浓度不应太高,以防止溶液高渗和诱发反跳性高血糖症。

2.应积极治疗各种原发病,如半乳糖血症患儿应完全停止乳类食品,代以不含乳糖食品;亮氨酸过敏婴儿,应限制蛋白质;糖原累积症应昼夜喂奶;先天性果糖不耐受症应限制蔗糖及水果汁等。

3.治疗期间还需保持一定环境温度以降低热能消耗,并监测血糖变化。

4.无症状性低血糖比症状性预后好,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和伴有原发疾病的患儿预后以本身情况和原发病的严重程度而定。经典型和严重反复发作型,持续低血糖时间较长者,对智力发育的影响是肯定的。因神经细胞代谢的改变而发生神经系统后遗症,与原发病引起的后遗症不易区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