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小儿最常见的异位快速心律失常,是指异位激动在希氏束以上的心动过速。主要由折返机制造成,少数为自律性增高。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容易反复发作,但初次发作以婴儿期最多见,如不及时治疗容易发生心力衰竭。
【诊断依据】
1.病因 发病诱因:应了解患儿有无器质性心脏病,有无感染、疲劳、精神紧张、过度换气、心脏手术、心导管检查等诱发因素存在。
2.临床表现
(1)症状:以突然发作及突然停止为其特点,并且可以多次复发。发作时患儿突然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呼吸增快,脉搏细弱,常有干咳、呕吐。年长儿自述心悸、心前区不适、胸闷、头晕等。
(2)体征:听诊心率160~300/min,多数>200/min,第一心音强弱完全一致,心律规则。
3.并发症 阵发性室上速发作持续超过24h者可并发心力衰竭,反复持续发作可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房室旁道折返性心动过速,其旁道不应期甚短,有猝死的危险。
4.辅助检查
(1)心电图特点:①约半数病例可见逆行P波,P-R间期常为0.08~0.13s;②QRS波形态正常,若伴有室内差异性传导,则QRS波增宽,呈右束支阻滞图形;若为逆传型旁道折返,则呈预激综合征图形;③R-R间期绝对均匀,心室率婴儿200~300/min,儿童160~200/min;④发作持续时间较长者,ST-T可呈缺血型改变,发作终止后仍可持续1~2周。
(2)胸部X线检查:透视下可见心脏搏动减弱。
(3)食管心房调搏检查:可明确室上性心动过速产生机制及各类型的诊断。
(4)超声心动图:可除外器质性心脏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等。
【诊断中的临床思维】
1.诊断主要依据 突发突止,心率快且心律绝对规则,心音强度一致等特点,结合心电图特征比较容易诊断,既往发作史也有助于诊断。
2.临床表现 在婴儿不典型,易被忽视。常被误诊为呼吸系统疾病,故应认真地进行心脏听诊和描记心电图。
3.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窦性心动过速:在婴儿其心室率可达200/min,常因发热、感染等诱发。但其发作特点为逐渐发生与终止。P波为窦性,P-P间期轻度不齐,刺激迷走神经不能复律等可鉴别。
(2)室性心动过速:多数有心脏病病史,亦突发突止。其P波为窦性,有房室脱节,QRS波宽大畸形,刺激迷走神经无效等可鉴别。
【治疗】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包括终止发作和预防复发两方面。
1.急性发作期治疗
(1)非药物治疗:兴奋迷走神经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无明显心力衰竭的患儿适用:①屏气法:适用于较大儿童,深吸气后、屏气10~20s,再用力呼气;②刺激咽喉部:使病人恶心,小婴儿效果较差;③按压颈动脉窦:用于较大儿童,用手指向颈椎方向压迫颈动脉窦,先压一侧10~20s,如无效再试压对侧;④冰袋法:采取头低位、将冰袋置于患儿面部或将面部浸入冰水中,维持10~15s,也可终止发作。
(2)药物治疗:适用于经以上方法无效或效果不能持久者。
①洋地黄类药物:适用于病情严重者,发作持续24h以上,有心力衰竭表现者,可选用地高辛或毛花苷C静脉注射。
②β受体阻滞药:可用普萘洛尔每次0.05~0.15mg/kg,以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必要时6~8h后重复1次,重度房室传导阻滞,哮喘及心力衰竭者禁用。
③钙通道阻滞药:如维拉帕米每次0.1mg/kg,静脉滴注或缓慢注射,6个月以下小婴儿慎用。有心力衰竭、低血压、传导阻滞者禁用。
④升压药:常用去氧肾上腺素0.01~0.1mg/kg,加生理盐水稀释缓慢静脉注射,血压较用药前升高1倍或发作终止即停药。
⑤三磷腺苷:于2s内快速静脉注射,起始剂量为0.05mg/kg,无效3~5min后剂量增加1倍静脉注射,最大剂量为0.25mg/kg。有传导阻滞及窦房结功能不全者禁用。
⑥普罗帕酮:每次1~1.5mg/kg,缓慢静脉注射,未转复者15~20min后可重复1~2次。有明显心功能不全及传导阻滞者禁用。
(3)电学治疗:可采用同步直流电击复律、心房调搏复律。
2.发作间期治疗 对于反复发作或并发严重心功能障碍者,终止发作后应继续口服药物预防复发,常用维持量的地高辛、普萘洛尔或普罗帕酮维持6~12个月。
3.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对于室上速反复发作,药物难于控制,发作时并发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以及房室旁道折返性心动过速,其旁道不应期甚短,易致猝死的高危患儿,可经导管射频消蚀治疗。
4.手术治疗 对导管射频消融无法治疗或有多条旁道的预激综合征,可选用外科手术治疗。
【治疗中的临床思维】
1.1岁以内预激综合征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无明显临床症状常常不需要治疗,随着年龄增长,95%室上性心动过速可自然消失,30%患儿8岁以后室上速又出现。
2.一般5岁以后出现的室上速,78%可持续存在。
3.射频消融是近几年来开展的治疗项目,但因部分患儿随年龄增长可自愈,且手术时患儿较长时间暴露于X线照射下,对小儿损害较大,故应慎重选择治疗的适应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