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吃甲亢药促甲状腺激素增高怎么办

吃甲亢药促甲状腺激素增高怎么办

时间:2023-03-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由于各种原因使甲状腺素分泌过多导致临床代谢率增高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消瘦和突眼。儿童期甲亢绝大多数是弥漫性甲状腺肿甲亢,即格雷夫斯病。甲状腺素抑制试验:甲亢患儿一般不被抑制。同位素治疗较方便易行,但后期会出现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并随时间延长甲减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可达92%。手术治疗前也需先用药物把甲状腺功能控制在正常水平,且也有一定的并发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由于各种原因使甲状腺素分泌过多导致临床代谢率增高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消瘦和突眼。儿童期甲亢绝大多数是弥漫性甲状腺肿甲亢,即格雷夫斯病。本病病因至今未完全阐明,发病高峰年龄7~14岁,男女之比为1∶4~1∶5。

【诊断依据】

1.病史 家族中可有类似病史,母孕期有无疾病史及服用药物史,感染诱因。

2.临床表现

基础代谢率增高,甲状腺轻中度弥漫性肿大,突眼瞬目、辐辏能力差。

3.实验室检查

(1)基础代谢率:增高多在15%~30%,重症高达60%。

(2)血清T4、T3及TSH浓度:T4水平升高,若T3明显增高而T4不高时应考虑T3型甲亢。TSH浓度降低。

(3)甲状腺吸131I率:增高且伴有高峰前移。

(4)甲状腺素抑制试验:甲亢患儿一般不被抑制。本试验亦用于了解甲亢药物治疗后是否达到持续缓解的依据,一般抑制率45%有可能为长期缓解。

【诊断中的临床思维】

1.典型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诊断本病不难,但甲亢是影响多系统的疾病,症状可多种多样,甲亢早期或不典型病例为甲状腺不肿大而无突眼征时更易误诊。

2.鉴别诊断 常见的误诊疾病有如下几种:①心脏病病人出现心悸、胸闷、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常误诊为心肌炎。以后心脏增大伴心力衰竭又诊断为扩张性心肌病,而忽略甲亢。②甲亢病人代谢旺盛,肠蠕动亢进、大便次数增多,易误诊为胃肠功能紊乱。

3.其他疾病所致的突眼 眼眶肿瘤:常为单侧性,可采用眼底、颅脑CT检查排除。绿色瘤:为急性白血病的特殊类型,好发于眼眶骨膜而致眼突出,多为单侧,血象、骨髓象符合急粒改变。组织细胞增生症:多为双侧突眼,同时有尿崩症,头颅X线显示颅骨有地图样缺损。以上疾病血T3及T4水平均正常。

【治疗】

1.一般治疗 病人应减少活动,增加食物中的蛋白质、糖类和维生素含量。

2.药物治疗 常用甲巯咪唑(他巴唑)、甲硫氧嘧啶等抗甲状腺药物。甲巯咪唑0.5~1mg/(kg·d),甲硫氧嘧啶5~10mg/(kg·d)。治疗过程中应检测血中T3及T4的变化,调整剂量,若T3及T4仍高于正常,应适当增加剂量;T3及T4降至正常,病情稳定,可逐渐减量至初始剂量的50%~70%,维持治疗2~3年。

3.外科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指征:①甲状腺极度肿大,压迫气管导致呼吸困难;②结节性甲状腺肿;③对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严重过敏;④长期药物治疗无效,反复发作。手术前先内科治疗,服用抗甲状腺药物1~3个月,使基础代谢率保持正常。术前服用2周碘剂。

4.甲亢危象 给予抗甲状腺药物,首次剂量可稍大,用全日量的一半;复方碘溶液6~8h 1次,氢化可的松5~10mg/(kg·d)静脉滴注;控制感染,对症处理。

【治疗中的临床思维】 儿童甲亢多主张口服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为主,比较安全,但由于疗程长,副作用较大,加上儿童较难坚持规律服药,因而疗效亦难满意,完全缓解率仅为60%~70%。同位素治疗较方便易行,但后期会出现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并随时间延长甲减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可达92%。手术治疗前也需先用药物把甲状腺功能控制在正常水平,且也有一定的并发症。小儿甲亢的治疗不同于成人,在治疗中首选药物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