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肠道寄生原虫

肠道寄生原虫

时间:2023-03-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溶组织内阿米巴又称痢疾阿米巴,主要寄生于人体结肠内,也可侵入其他器官组织,引起阿米巴痢疾和肠外阿米巴病。人感染贾第虫后,部分感染者成为带虫者,另一部分则出现腹痛、腹泻、腹胀等症状。儿童患者可因久治不愈导致营养不良和发育不良。应加强粪便管理,防止水源污染,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积极治疗病人和无症状带虫者。

(一)溶组织内阿米巴

溶组织内阿米巴又称痢疾阿米巴,主要寄生于人体结肠内,也可侵入其他器官组织,引起阿米巴痢疾和肠外阿米巴病。

1.形态 溶组织内阿米巴生活史中有滋养体与包囊两个时期。

(1)滋养体:根据虫体形态、寄生部位和致病性不同,分为大滋养体和小滋养体。①大滋养体又称组织型滋养体,大小为20~60μm,内质含一个至数个红细胞,活体运动活泼,形态多变。②小滋养体又称共栖型或肠腔型滋养体,大小为10~30μm,内质不含红细胞,活体运动缓慢。内质含一典型泡状核,直径4~7μm,核膜薄,其内缘有一层排列整齐的染色质粒,核仁小,居中或稍偏位。

(2)包囊:球形,直径为10~20μm,碘液染色后呈淡棕色,囊壁不着色,核1~4个,单核或双核包囊中可见糖原泡和拟染色体。四核包囊为成熟包囊,糖原泡和拟染色体已消失。

2.生活史 溶组织内阿米巴生活史简单,四核包囊是其感染期。受污染的食物或水被人吞食后,在小肠下段受碱性消化液的作用,虫体逸出,分裂形成4个小滋养体,以二分裂增殖。当小滋养体随肠内容物下移,随着水分被吸收、营养物减少等肠内环境的改变,停止活动,虫体团缩,分泌囊壁,形成包囊,随粪便排出体外。在一定条件下,小滋养体侵入肠壁,吞噬红细胞和组织细胞,转变成大滋养体,破坏肠壁组织,导致肠壁溃疡。大滋养体又可进入肠腔转变成小滋养体。

3.致病性 人体感染后,可表现为无症状带虫者、肠阿米巴病和肠外阿米巴病。在急性期,阿米巴侵入肠壁组织,突破黏膜肌层,在疏松的黏膜下层繁殖扩增,引起组织液化、坏死,形成口小底大的烧瓶样溃疡。阿米巴痢疾的典型临床特征为含脓血黏液便的急性腹泻,粪便呈酱红色,有腥臭味,腹痛伴里急后重。肠道病变处的滋养体可侵入血流,随血流循环流入肝、肺甚至脑、皮肤等,引起肝、肺、脑脓肿等肠外阿米巴病。其中以阿米巴肝脓肿最多见。

4.流行与防治 阿米巴病呈世界性分布,多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带虫者为主要的传染源,其外排包囊的量较大,且包囊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强,通过污染水源、食物、餐具等而经口感染;包囊也可直接污染水源、食物等,经节肢动物携带而造成传播。

预防应加强粪便和水源管理,改善环境卫生,注意饮食卫生。治疗病人和带虫者,尤其是对从事饮食行业的工作人员应进行定期体检。

(二)蓝氏贾第鞭毛虫

蓝氏贾第鞭毛虫简称贾第虫。主要寄生于人体小肠,引起以腹泻为主的贾第虫病。

贾第虫生活史中有滋养体和包囊两个发育阶段,其中四核包囊为感染阶段。滋养体形似半个纵切的倒置梨形,两侧对称,前端钝圆,后端尖细,侧面观背面隆起,腹面扁平,腹面前部向内凹陷成吸盘,虫体大小为(9~21)μm×(5~15)μm。有前侧鞭毛、后侧鞭毛、腹鞭毛和尾鞭毛各1对,轴柱1对,平行地纵贯虫体。包囊椭圆形,大小为(8~14)μm×(7~10)μm。经碘液染色后,呈黄绿色,囊壁与虫体之间有明显的不均匀空隙,未成熟包囊有2个核,成熟包囊有4个核,核常偏于一端,囊内可见轴柱、鞭毛等结构。

人感染贾第虫后,部分感染者成为带虫者,另一部分则出现腹痛、腹泻、腹胀等症状。典型患者常表现为以腹泻为主的吸收不良综合征。儿童患者可因久治不愈导致营养不良和发育不良。

贾第虫呈世界性分布,儿童感染率高于成人。感染者一昼夜排出的包囊数量大,包囊抵抗力强,主要通过粪便污染水源而传播。应加强粪便管理,防止水源污染,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积极治疗病人和无症状带虫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