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病因不同分为5种情况:醛固酮腺瘤(APA)、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原发性肾上腺增生(PHA)、糖皮质激素可治疗性醛固酮增多症(GRA);醛固酮生成癌(APC)。临床主要表现为高血压、低钾血症和代谢性碱中毒,血清钠正常或轻度升高。
【实验室检查】
1.血清钾浓度 高血压患者在未服利尿药情况下血钾<3.5mmol/L,或适量利尿药治疗血钾<3mmol/L是考虑本病的一条重要线索。
2.24h尿钾排泄量 一般超过40mmol/24h。
3.24h尿醛固酮排泄量 在尿钠排泄为250mmol/24h或以上时,原醛患者24h醛固酮排泄量应≥8μg,而且3d盐负荷(每天12g)基础上,醛固酮排泄量不受抑制。
4.血浆醛固酮水平 原醛患者醛固酮水平可10倍至数百倍于正常值。APA者醛固酮更高,并有自主分泌功能,节律性丧失。输注盐水后血浆醛固酮水平仍高或不受抑制。
5.血浆肾素活性(PRA) 原醛患者PRA减低。
6.血浆醛固酮/血浆肾素活性比值(ARR) 比值>25有意义,是原醛的主要的筛查标准。此外,研究表明血清醛固酮水平(SA)可作为一个次要的筛查标准;而且SA2/PRA,SA3/PRA作为筛查试验要比SA/PRA准确率更高。
7.醛固酮前体类固醇激素 DOC、皮质酮、18-羟皮质酮是醛固酮的前体物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其血浆浓度是升高的。
8.皮质醇衍生物——18-羟皮质醇和18-氧皮质醇 在不同类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该物质的水平也不一样,故可用于不同类型间的鉴别诊断。
【诊断试验】
1.醛固酮分泌刺激试验
(1)立位试验:AⅡ-U-APA,GRA,PAH与ACTH变化有关,上午8:00血浆醛固酮明显升高,取立位,12:00醛固酮水平下降或增高<25%。ACTH在AⅡ-R-APA、IHA醛固酮合成中不起主要作用,站立4h后血浆醛固酮显著增高。
(2)AⅡ输注试验:AⅡ-U-APA,GRA患者醛固酮合成不受RAS影响,给予外源性AⅡ,血浆醛固酮水平不升高。AⅡ-RAPA,IHA对AⅡ敏感性高,给予外源性AⅡ,血浆醛固酮水平升高。
2.低钠刺激试验 低钠饮食(20mmol/d)立位(3.5~4h)状态下测血浆肾素活性,了解肾素受抑制的程度。原醛患者刺激后肾素增加很少,对无低钾的原醛和低肾素型的高血压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3.醛固酮分泌抑制试验
(1)高钠抑制试验:正常人高钠抑制试验后血钾无明显变化,醛固酮分泌受抑制;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血钾明显降低,醛固酮水平无明显变化。
(2)生理盐水输注试验:正常人、原发性高血压、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患者输注大量生理盐水后,醛固酮分泌明显受抑,但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中,血浆醛固酮水平很少下降。
(3)卡托普利抑制试验:正常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试验后血浆醛固酮水平<15ng/dl,下降幅度超过50%,ARR<50;APA和IHA患者血浆醛固酮水平>15ng/dl,ARR>50。
(4)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可用于AⅡ-U-APA和IHA的鉴别诊断。
地塞米松对AⅡ-U-APA患者醛固酮合成具有抑制作用,而对IHA患者的醛固酮合成不具有完全抑制作用。
【基因诊断】
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寻找杂合基因是确诊GRA的最佳途径。
【定位诊断】
1.肾上腺CT扫描及MRI 对生化检查提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应进行薄层CT扫描和MRI检查,以确定病因类型,并进行病变定位。
2.放射性核素碘化胆固醇肾上腺扫描 对生化检查提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而CT检查不能确诊的病例需行此项检查。胆固醇是醛固酮合成的前体物质,放射性碘化胆固醇可被肾上腺皮质细胞摄取,并合成醛固酮。
3.肾上腺静脉血中醛固酮浓度的测定 通过导管直接采集肾上腺静脉血测醛固酮浓度。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者,两侧静脉血中醛固酮浓度的差别在2倍以下,而腺瘤浓度差别高达10倍以上。
【治疗】
治疗目的是防止高血压和低钾血症引起的并发症,减少死亡率。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两方面,APA首选手术治疗,切除肾上腺;对于不适合或不愿意手术或手术效果不理想者采取药物治疗,首选螺内酯。IHA手术效果差,多采用药物治疗,如螺内酯、阿米洛利、氨苯蝶啶等。PAH采取肾上腺部分切除术,效果较好。GRA采用地塞米松治疗效果满意。APC病变局限者可进行手术治疗,已转移者采用联合化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