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恢复正常

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恢复正常

时间:2023-03-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约6%结核病侵及神经系统,其中以结核性脑膜炎最常见,神经系统结核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青少年。脑膜血管因结核性动脉炎及血栓形成而引起脑梗死及脑软化。5.老年人结核性脑膜炎的特点是头痛、呕吐较少,颅内压增高的发生率低,约半数患者脑脊液改变不典型,但在动脉硬化基础上发生结核性动脉内膜炎而引起脑梗死的较多。结核杆菌DNA的PCR检测敏感性高,但特异性差,易出现假阳性。

【流行病学】 近年来,国内外结核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逐渐升高。约6%结核病侵及神经系统,其中以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最常见,神经系统结核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青少年。高危人群包括艾滋病病人、经常接触结核传染源者、酒精中毒和营养不良者、流浪者、护理所及精神病院的人、老年人、长期用类固醇治疗或因器官移植而用免疫抑制药者。中枢神经系统结核菌的感染和发病与真性血性感染(常见于婴幼儿)、脉络丛及室管膜系统感染(常并发脑积水)和全身粟粒性结核的细菌直接播散有关,高热、外伤、妊娠、传染病、营养缺乏和长期服用激素等均可促发和加重神经系统结核病。

【病因及发病机制】 结核性脑膜炎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和脊髓膜的非化脓性炎症,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结核病。发病通常有两个过程,首先是细菌经血播散布在脑膜和软脑膜下种植,形成结核结节,其后结节破溃,大量结核杆菌进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结核性脑膜炎发病。

【病理】 脑膜广泛性慢性炎性反应,形成结核结节,蛛网膜下腔有大量炎性和纤维蛋白性渗出,尤在脑底部的Willis环、脚间池、视交叉池及环池等处,充满黄厚黏稠的渗出物,脑膜增厚、粘连,压迫颅底脑神经及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引起脑积水。脑膜血管因结核性动脉炎及血栓形成而引起脑梗死及脑软化。

【临床表现】

1.起病隐袭,病程持续时间较长,症状轻重不一;发热、盗汗、食欲差、体重下降、头痛、呕吐及脑膜刺激征是早期最常见的临床表现,通常持续1~2周;可有颈强直及Kernig征。

2.颅内压增高。在早期由于脑膜、脉络丛和室管膜炎性反应,脑脊液生成增多,蛛网膜颗粒吸收下降,形成交通性脑积水,颅内压多为轻、中度增高;晚期蛛网膜、脉络丛粘连,呈完全或不完全性梗阻性脑积水,颅内压多明显增高,表现头痛、呕吐和视盘水肿。严重时出现去脑强直发作或去皮质状态。

3.发病4~8周后,如早期未能及时恰当治疗,常出现脑实质损害的症状。①精神症状:如委靡、淡漠、谵妄或妄想。②部分性、全身性痫性发作或癫持续状态。③嗜睡、昏迷等意识障碍。④肢体瘫痪分两型:卒中样瘫痪多因结核性动脉炎所致,出现偏瘫、交叉瘫、四肢瘫和截瘫等;慢性瘫痪的临床表现类似肿瘤,由结核瘤或脑脊髓蛛网膜炎引起。

4.脑神经损害较常见,颅底炎性渗出物的刺激、粘连、压迫,可致脑神经损害,以动眼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和视神经最易受累,表现视力减退、复视和面神经麻痹等。

5.老年人结核性脑膜炎的特点是头痛、呕吐较少,颅内压增高的发生率低,约半数患者脑脊液改变不典型,但在动脉硬化基础上发生结核性动脉内膜炎而引起脑梗死的较多。

【辅助检查】

1.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压力增高,可达400mmH2O或以上,外观呈黄色,静置后可有薄膜形成;淋巴细胞显著增多,但一般不超过500×106/L,蛋白中度升高,通常为1~2g/L,糖及氯化物下降,以上典型的脑脊液改变虽无特异性,但可高度提示诊断。抗酸杆菌染色可鉴定细菌,结核菌培养是诊断结核性感染的金标准,但阳性率均较低。结核杆菌DNA的PCR检测敏感性高,但特异性差,易出现假阳性。

2.头颅CT或MRI检查 可发现脑积水、脑梗死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诊断】 根据结核病病史或接触史,以往患有肺结核或身体其他部位的结核病,出现头痛、呕吐等症状,检查有脑膜刺激征及脑脊液特征性改变,典型病例诊断不难。

【鉴别诊断】 须与隐球菌等亚急性脑膜炎鉴别,因二者的临床过程和脑脊液改变极为相似,应尽量寻找结核菌和新型隐球菌的旁证或实验室证据。还须与部分治疗的细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脑膜转移性肿瘤或肿瘤细胞脑膜浸润相鉴别。

【治疗】 治疗原则:早期给药、合理选药、联合用药及系统治疗。

1.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或乙胺丁醇、链霉素是治疗TBM最有效的联合用药方案(表4-1),儿童因乙胺丁醇的视神经毒性作用、孕妇因链霉素对听神经的影响而尽量不选用。只要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高度提示本病,即使脑脊液抗酸染色阴性,亦应立即进行抗结核治疗。根据WHO的建议,应至少选择三种药联合治疗,常用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轻症患者治疗3个月后可停用吡嗪酰胺,再继续用异烟肼和利福平7个月。如系耐药菌株引起,则加用第四种药,链霉素或乙胺丁醇。若致病菌对利福平不耐药,则总疗程9个月已够;若对利福平耐药菌株引起,则需要连续治疗18~24个月。由于中国人对异烟肼为快速代谢型,有人主张对成年患者加大每日剂量至600~1200mg,但应注意保肝治疗,防止肝损害。

表4-1 主要的一线抗结核药物

2.对病情严重、颅内压增高或已有脑疝形成、椎管阻塞、抗结核治疗后病情加重及合并结核瘤者,均宜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成人可用泼尼松1mg/(kg·d)或地塞米松10~20mg;儿童每日剂量为泼尼松0.4mg/kg或地塞米松8mg(0.3~0.6mg/kg);上述剂量维持3~6周,再减量2~3周后停药。

3.重症患者采用全身药物治疗的同时可辅以鞘内注射,可提高疗效,用地塞米松5~10mg、α-糜蛋白酶4000U、透明质酸酶1500U;每隔2~3d1次,注药宜缓慢;症状消失后每周2次,体征消失后1~2周1次,直至脑脊液检查正常,但脑脊液压力较高的病人慎用此法。

4.如有颅内压增高可选用渗透性利尿药,如20%甘露醇、甘油果糖或甘油盐水等,同时需及时补充丢失的液体和电解质,保护肾脏和监测血浆渗透压。

【预后】 预后与病情的程度、药物的敏感性、治疗迟早和是否彻底有关;婴幼儿和老年人预后差。成年人TBM的病死率在15%左右,儿童高些。后遗症有蛛网膜粘连、脑积水、脑神经麻痹、肢体瘫痪、智能下降、癫等。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脑脊液的细胞数、蛋白、糖和氯化物恢复正常是预后良好的指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