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处方及方解
【方源】 《伤寒论》:“发汗(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组成】 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二两,炙;石膏半斤,碎、绵裹。
【用法】 以水7升,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2升,去滓,温服1升。
【功用】 辛凉宣肺,清热平喘。
【主治】 表邪未解,肺热咳喘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者。
本方为清宣肺热,治疗外邪未解,肺热咳喘的常用方剂。以发热,喘急,苔薄黄,脉数为证治要点。常用于治疗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支气管哮喘、麻疹合并肺炎等,属邪热壅肺,外邪未解者。
本方出自《伤寒论》,原治太阳病,发汗未愈,风寒入里化热,“汗出而喘”者。后世用于风寒化热,或风热犯肺,以及内热外寒,但见肺中热盛,身热喘咳,口渴脉数,无论有汗、无汗,便以本方加减治疗,都能获效。
【方解】 君药:麻黄,辛甘温,宣肺解表而平喘。
石膏,辛甘大寒,清泄肺胃之热以生津。
两药相配,既宣肺又泄热。
臣药:杏仁,苦降肺气,止咳平喘。
既助石膏沉降下行,又助麻黄泻肺热。
佐使药:炙甘草,顾护胃气,防石膏之大寒伤胃,
调和麻黄、石膏之寒温。
全方药仅4味,配伍严谨,清宣降三法俱备,共奏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之功。
【现代常用剂量】 麻黄10g,杏仁10g,甘草6g,石膏20g。
(二)麻杏石甘汤化裁治疗顽固性咳嗽
[李 方,钟兴美.麻杏石甘汤化裁治疗顽固性咳嗽58例.四川中医,2001;19(5):36]
临床上常见一些因外感失治误治而导致久咳不愈者,经西药及抗生素治疗疗效不佳,笔者用麻杏石甘汤为主治疗58例,获得满意疗效。58例患者均无恶寒发热、胸痛症状,多数伴有咽痒,咽中痰滞,痰黏稠不易咳出;血常规检查多数为正常范围,胸透多正常,少数见肺纹理增粗。
本组病例均以麻杏石甘汤化裁治疗。方药:麻黄、杏仁、紫苏子、半夏、百部各10g,石膏30g,细辛3g,款冬花、浙贝各15g。加减:若痰黄稠、口干、舌质红苔黄等热重者加大青叶、六月寒、知母各15g,薄荷冰0.2g(分次兑服);胸闷气紧者加全瓜蒌15g,桔梗、薤白各10g,橘络6g;鼻塞加辛夷10g,苍耳15g;头昏痛者加白芷、蔓荆各15g;咽喉痒甚加蝉壳、射干、瓜壳各15g。每日1剂,水煎服,7天为1个疗程,观察3个疗程。
治疗结果:治愈53例,其中1个疗程治愈18例,2个疗程治愈29例,3个疗程治愈6例,好转5例。
咳嗽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病因常为外感、内伤两类,两者可相互影响。一般经及时正确的治疗可以痊愈。但临床上也不乏因失治、误治而致外邪入里,日久化热伤阴,邪热壅肺,肺失清肃,同时表邪未净,风寒闭肺,内外相加,热为寒遏,故咳嗽迁延不愈,喉痒气紧。麻杏石甘汤宣肺清热,降逆平喘。石膏既能清热又能制约麻黄的发汗作用,仅取麻黄宣肺降逆之功,细辛之性辛散,祛风散寒,止咳平喘,苏子下气祛痰,款冬花、百部、枇杷叶化痰止咳。若加黄芩、知母清肺泻热,加蝉壳疏风利咽止痒。全方较温润平和,寒热偏盛不明显,散寒不助热,清热不伤正,外能开门驱邪,内能祛痰止咳,临床上可根据具体病情随症加减。
(三)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肺炎
[张小平.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100例.上海中医药杂志,2003;37(2):27]
小儿迁延性肺炎、慢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100例,其中迁延性肺炎82例,慢性肺炎18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麻杏石甘汤。
中药基本方:麻黄3g,杏仁4g,生石膏18g,甘草3g,鱼腥草9g,黄芩12g,白术6g,黄芪12g,防风5g,苏叶6g,水煎服。用量及用法:<1岁每日1/3~1/2剂,1~3岁每日1/2~2/3剂,3~6岁每日2/3~1剂。水煎分3~4次服;>6岁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肺热者加生石膏至20g;高热者加银花12g,青黛3g;痰浊喉鸣者加葶苈子、皂角子各5g;干咳无痰者加白果10g,百部6g;纳差者加焦山楂、焦六曲、焦谷芽各6g;汗多易惊者加煅牡蛎10g,煅龙骨10g。对照组两种以上抗生素联合使用[多数用红霉素、庆大霉素、青霉素、哌拉西林(氧哌嗪青)],不加用任何中药制剂。两组疗程均为20天。
治疗结果:治疗组中痊愈58例,好转3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8%。对照组痊愈38例,好转26例,无效36例,总有效率6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针对小儿肺炎以麻杏石甘汤为基本方随证加减,一是宣肺透邪治其标、使外邪祛而正自安;一是扶正补虚固其本,令正气复而外邪毋能再犯,则顽疾可渐愈。加味麻杏石甘汤配合西药常规治疗起到显著的平喘止咳作用,经统计对比,治疗组观察指标(平喘、肺部啰音消失、止咳、治愈天数)均优于西药对照组。取麻黄宣肺降逆利水,配以杏仁肃肺降气止咳;生石膏清热降火;黄芩清里热,泄邪于内;鱼腥草清热解毒,利水通淋;防风散寒解表,祛风除湿之功,伍以白术补气健脾,益卫固表而令邪不可干;黄芪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甘草调和诸药。此方在小儿迁延性肺炎中应用,具有宣肺泄热,化痰宁咳,兼以补气健脾,益气固表之功效。
(四)麻杏石甘汤现代药理研究
[叶宗仁,高尚德,叶丰次.麻杏石甘汤及其减石膏、甘草对过敏原激发气喘天竺鼠呼吸道阻力与炎细胞的影响.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8;17(1):51]
为研究麻杏石甘汤及其减石膏、甘草对过敏原激发气喘天竺鼠呼吸道阻力与炎细胞的影响,及石膏、甘草在本方中所扮演之角色,以气喘天竺鼠动物模型进行本实验。结果:
(1)肺呼吸道阻力分析:在灌胃麻杏石甘汤后第1~12小时,其呼吸道阻力出现有意义的降低,其值和对照组之间有明显的统计上的意义,显示麻杏石甘汤有降低支气管收缩的效用。在此期间,对照组只灌胃生理盐水,其呼吸道阻力呈现双高峰状态,和基准组有明显的统计上的意义。上述结果显示麻杏石甘汤在激发后的12小时内,能有效地降低因D Pteronyssinus所诱导产生的呼吸道收缩作用,使呼吸道阻力降低接近基准组的正常松弛状态。在激发后的12小时以后,呼吸道阻力逐渐提高,和基准组之间出现统计上的意义,显示此时麻杏甘石汤的降低收缩作用逐渐消失。换言之,麻杏石甘汤能有效地减少D Pteronyssinus所诱导的气喘早期反应(EAR)时之呼吸道阻力,但对后期反应(LAR)效果则不显著。在灌胃麻杏石甘汤减石膏、甘草后,其呼吸道阻力在2、4、6、8小时有降低现象,其值和对照组之间则有明显的统计上的意义。显示麻杏石甘汤减石膏、甘草亦有降低支气管收缩的效用,但效果较麻杏石甘汤为差。尤其麻杏石甘汤在动物激发后1小时,其有急速降低呼吸道阻力的作用;然麻杏石甘汤减石膏、甘草则缓慢降低呼吸道阻力,至8小时与麻杏石甘汤之效果相同,在8小时以后,呼吸道阻力又逐渐提高。所以麻杏石甘汤减石膏、甘草亦能有效地降低D Pteronyssinus所诱导的气喘早期反应时升高之呼吸道阻力,但对LAR期效果则不显著。比较麻杏石甘汤与其减石膏、甘草,由实验显示两者对降低呼吸道阻力虽均有效,但麻杏石甘汤降低呼吸道阻力效果大于麻杏石甘汤减石膏、甘草。后者因缺少石膏、甘草之作用,其效果较原方为差。
(2)肺泡冲洗液分析:在灌胃麻杏石甘汤后第1、6、24小时期间,多形核白细胞百分比数和对照组之间,有明显的统计上意义。显示麻杏石甘汤对在1小时及6小时EAR期出现的主要炎细胞之一的多形核白细胞百分比数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在此同时,嗜酸性粒细胞在麻杏石甘汤组和对照组之间没有统计上的意义,且其百分比均高于基准组,和基准组比较均有统计上的意义,显示此时麻杏石甘汤对LAR期之嗜酸性粒细胞没有明显的抑制效果。麻杏石甘汤可抑制EAR期的呼吸道阻力增加及多形核白细胞的聚集,但对LAR期及嗜酸性粒细胞的聚集影响则不显著。故推测麻杏石甘汤可能和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平滑肌而使呼吸道平滑肌松弛及抑制多形核白细胞的聚集作用有关。在24~72小时期间,嗜酸性粒细胞无论在麻杏石甘汤组或对照组均大幅增加,和基准组相比较甚至高达4倍以上。结果显示,麻杏石甘汤对LAR期的嗜酸性粒细胞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灌胃麻杏石甘汤减石膏、甘草后第1小时及6小时期间,多形核白细胞百分比数和对照组之间有统计上的差异,显示麻杏石甘汤减石膏、甘草对在1小时及6小时EAR期出现的炎细胞之一的多形核白细胞有抑制效果。在此同时,嗜酸性粒细胞在麻杏石甘汤减石膏、甘草组和对照组之间没有统计上的差异,且其百分比均高于基准组,有统计上的差异,显示此时麻杏石甘汤减石膏、甘草对嗜酸性粒细胞没有明显的抑制效果。比较麻杏石甘汤与其减石膏、甘草,两者均有抑制EAR期肺泡冲洗液中多形核白细胞之比率,但麻杏石甘汤的效果大于麻杏石甘汤减石膏、甘草,显示石膏、甘草在原方中占有重要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