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系多种原发疾病(如休克、创伤、严重感染、误吸等)过程中发生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其病理生理改变主要为弥漫性肺损伤、肺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和肺泡群萎陷,导致肺内血液分流增加和通气/血流比率失调,临床表现为严重的不易缓解的低氧血症和呼吸频数、呼吸窘迫。
【病史】
ARDS有肺内或肺外急性损伤病史。
1.肺部疾病 如误吸胃内容物、重症肺部感染、肺外伤、肺栓塞和毒气吸入等。
2.肺外病变 如休克、严重创伤、败血症等。
【临床表现】
ARDS起病常急剧,多发生于原发病抢救或医治过程中,有进行性呼吸困难,呼吸频率一般>28/min,心率增速,唇指发绀,烦躁不安。早期肺部无体征,有时可闻及干性啰音,后期可有肺实变体征,呼吸音减低或湿啰音。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aO2)<8kPa,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一般正常或低于正常,后期可高于正常。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明显增加。分流量(QS/AT)>0.2。
(2)氧合功能指标:氧合指数PaO2/FiO2<100,呼吸指数P(A-a)O2/PaO2>1.4。
(3)肺功能检查:肺顺应性(C)≤50ml/cmH2O(1cmH2O=0.098kPa)。生理死腔与潮气容量比值VD/Vr>0.5。
(4)血流动力学检查:平均肺动脉压增加,肺动脉压与肺动脉楔压差增加。
2.物理检查 胸部X线检查。早期可无改变或呈现轻度间质改变,如肺纹理增多、边缘模糊,病情进展则出现斑片状或融合大片状阴影,后期两肺呈广泛实变阴影。
【临床分期】
1.Ⅰ期 以原发病表现为主,可无呼吸窘迫征象。
2.Ⅱ期 为相对稳定期。多发生于原发病后24~48h,呼吸频率增加,氧分压轻度降低,PaCO2降低,肺部体征及胸部X线异常。
3.Ⅲ期 进行性呼吸功能不全。呼吸极度窘迫,肺部有干、湿啰音,胸部X线片有小片状浸润阴影,以后可融合成大片实变阴影,氧分压明显下降。
4.Ⅳ期 为终末期。进行性昏迷,PaO2急剧下降,PaCO2增高,继之心力衰竭、周围循环衰竭,甚至死亡。
【治疗】
1.纠正缺氧
(1)早期轻症患者吸入高浓度氧50%以上,维持PaO2在8kPa以上。
(2)治疗无效或重症患者应采用机械通气,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或持续正压通气(CPAP)。PEEP一般从0.294~0.49kPa开始,逐步增加,以1.96kPa以下较为安全而有效。
2.肾上腺皮质激素 应用原则为早用、大量、早撤,如地塞米松20~30mg,静脉注射,1次/8h。或甲泼尼龙1 000mg/d。
3.控制液体 输液不宜过多,如出现肺水肿,则可给利尿药。
4.积极治疗原发病
(易仁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