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也称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为多能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其特征为血小板显著增多,伴有出血及血栓形成,脾常大。1.临床表现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起病缓慢,表现多不一致。偶发现血小板增多或脾大而被确诊。对肾上腺素反应消失是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特征性表现。3.血小板单采术 可迅速减少血小板量,改善症状,常用于急性胃肠道出血的老年患者、分娩前、手术前准备以及当骨髓抑制性药物不能奏效时。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也称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为多能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其特征为血小板显著增多,伴有出血及血栓形成,脾常大。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起病缓慢,表现多不一致。轻者除疲劳、乏力外,无其他症状。偶发现血小板增多或脾大而被确诊。80%患者有出血或血栓形成,其中胃肠道及鼻出血较常见,皮肤、黏膜瘀斑则少见。有时因手术后出血不止而被发现。一般肝、脾都有轻至中度大。
2.辅助检查
(1)血液:血小板多在(100~3 000)×109/L,涂片中血小板聚集成堆,大小不一。有巨形血小板,偶见巨核细胞碎片。血小板聚集试验异常,1/3患者的血小板对胶原、ADP及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聚集反应下降。对肾上腺素反应消失是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特征性表现。血小板第Ⅲ因子活性异常。白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出血时间、凝血酶原消耗时间及血块收缩时间等可异常。
(2)骨髓:各系细胞均明显增生,以巨核细胞增生为主,原、幼巨核细胞均增多。
【治疗】
1.骨髓抑制药 血小板>100×109/L者,羟基脲、白消安、苯丁酸氮芥均有一定疗效,需3~4周或更长时间方可获得缓解。
2.干扰素α 对本症也有效,但停药后会复发。
3.血小板单采术 可迅速减少血小板量,改善症状,常用于急性胃肠道出血的老年患者、分娩前、手术前准备以及当骨髓抑制性药物不能奏效时。
4.抗凝和溶栓治疗 若已有血栓形成,可用纤溶激活药。阿司匹林等有对抗血小板自发凝集作用,可用以防止血栓形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