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常用产生50%最大效应时的剂量来表示,称半数有效量。
(一)剂量的概念
1.最小有效量(阈剂量或阈浓度) 出现疗效所需的最小剂量。
2.治疗量 指药物的常用量,是临床常用的有效剂量范围,一般为介于最小有效量和极量之间的量。
3.极量 引起最大效应而不发生中毒的剂量(即安全用药的极限)。
4.常用量 比阈剂量大,比极量小的剂量。一般情况下治疗量不应超过极量。
5.最小中毒量 超过极量,刚引起轻度中毒的量。
6.半数致死量(LD50) 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
(二)量效关系及量效反应曲线
1.量反应 药理效应呈连续增减的量变,可用数或量的分级表示,如血压升降、平滑肌舒缩等。
(1)效价强度:药物达一定药理效应所需的剂量,反映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常用产生50%最大效应时的剂量来表示,称半数有效量(ED50)。
(2)效能:药物达最大药理效应的能力(增加浓度或剂量而效应量不再继续上升),反映药物的内在活性。
(3)药物的最大效能与效应强度含意完全不同,二者并不平行。
2.质反应 药理效应表现出反应性质的变化,只能用全或无,阳性或阴性表示,如死亡与生存、惊厥与不惊厥等。
(三)药物的时间-效应关系
药物的效应随时间而变化的过程称为药物的时效关系。药物的经时过程分为:潜伏期、持续期、残留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