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外耳道异物多见于儿童,多因嬉戏时将小物体塞入耳内。发生于成人者多为掏耳或外伤时把异物留在外耳道或小虫侵入等。植物性异物湿化后膨胀,可引起耳痛、耳鸣、听力减退和并发感染。有些异物可能长期无症状。异物未越过外耳道狭部、未塞紧外耳道者,可夹出或用钩绕过异物钩出。4.如异物较大,且于外耳道深部嵌顿甚紧者,须行耳内或耳后切口,甚至凿除部分骨性外耳道后壁取出。对儿童取异物不合作者,必要时可全身麻醉。
外耳道异物多见于儿童,多因嬉戏时将小物体塞入耳内。发生于成人者多为掏耳或外伤时把异物留在外耳道或小虫侵入等。
【临床表现】
耳内异物感,虫类入耳时,因躁动、爬行产生响声和刺痛。植物性异物湿化后膨胀,可引起耳痛、耳鸣、听力减退和并发感染。有些异物可能长期无症状。
【诊断要点】
1.一般病史明确,诊断较易。
2.幼儿外耳道异物不易被发现,常在继发感染引起耳痛,患儿哭闹,搔抓耳部时才引起注意。
【治疗】
1.根据异物的性质、形状和位置,采用不同的取出方法。异物未越过外耳道狭部、未塞紧外耳道者,可夹出或用钩绕过异物钩出。
2.活动性昆虫类异物,先用氯仿、油类、乙醇滴入耳内,将昆虫杀死,再用镊子取出或冲洗排出。
3.被水泡胀的豆类异物,先用90%乙醇滴耳,使其脱水收缩后再取出。
4.如异物较大,且于外耳道深部嵌顿甚紧者,须行耳内或耳后切口,甚至凿除部分骨性外耳道后壁取出。对儿童取异物不合作者,必要时可全身麻醉。
5.外耳道有继发感染者、应先抗感染,待炎症消退后再取出异物,取出异物后抗感染治疗。
【注意事项】
1.外耳道皮肤极为敏感,取异物时会引起剧痛,并易造成损伤,应到医院专科就诊,进行处理。
2.取外耳道异物应有良好的照明及合适的器械,操作应细致、准确,尽量避免造成耳道及鼓膜损伤。
3.家长要教育子女不要将各种小物体塞入耳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