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根尖周组织疾病

根尖周组织疾病

时间:2023-03-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尖周组织包括根尖部的牙槽骨、牙周膜和牙骨质。1.根尖周牙周膜与牙髓相似,其两边都是硬组织即牙骨质和牙槽骨的间隙,一旦有急性炎症病变,由于血管扩张,细胞渗出和组织充血、水肿,都会使局部组织压力增加,从而刺激根尖周神经引起剧烈疼痛,但根尖周牙周膜内有敏锐的触觉受体,轻微接触即可刺激这些触觉受体,使患者能明确指出患牙部位,有利于临床诊断。

根尖周组织包括根尖部的牙槽骨、牙周膜和牙骨质。根尖周组织疾病简称根尖病,是指发生在牙齿根尖部及其周围组织包括牙周膜、牙槽骨及牙骨质的各种类型的疾病,大多为牙髓病的继发病变,一般是深龋发展的结果,先引起牙髓坏死,然后引起根尖周炎,另一方面根尖周组织的创伤,深的牙周袋都可引起根尖周炎。

【临床表现】

临床上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1.急性根尖周炎 炎症早期患牙有伸长感,有轻微钝痛和咀嚼痛,紧咬时疼痛减轻,叩诊疼痛。炎症进一步发展到化脓期,出现患牙跳痛、松动,咀嚼时疼痛加重,根尖区牙龈红肿、压痛,患牙叩痛明显。当炎症向邻近牙槽骨内扩散时,相应邻牙出现松动和叩痛。脓液穿破牙槽骨外板至骨膜下,形成骨膜下脓肿,此时疼痛剧烈,牙齿松动度加大,不能咀嚼食物。牙龈红肿更加明显。脓肿穿破骨膜则形成黏膜下脓肿或局部蜂窝织炎,此时疼痛减轻。急性根尖周炎可伴体温升高,白细胞增加,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也可出现相应区域淋巴结肿大,压痛。

2.慢性根尖周炎 临床多见,常无自觉症状,偶有轻微咀嚼时疼痛和牙痛史。检查发现患牙龋坏变色,牙髓坏死,无探痛而有叩痛,可有患牙松动,根尖区可有牙龈瘘管,X线片显示根尖周阴影,有时可见相应面部皮肤瘘管。

【诊断要点】

1.患根尖周炎的患者主要症状为自发痛、咬合痛,一般在初期无自发痛或有轻微钝痛,患者诉说患牙的根尖部不舒服,发木和患牙有浮出感,咬合时患牙首先与对颌牙接触。

2.对患牙定位明确。

3.患牙有明显的叩痛。

4.慢性根尖周炎的患牙根部有牙龈瘘管,患牙可有轻度松动。

【治疗】

急性尖周炎的治疗决策是消除急性炎症,缓解疼痛,然后行根管治疗或牙髓塑化治疗。

1.开髓减压 使用高速牙钻在患牙颌面或舌面钻孔,直达髓腔,去除坏死牙髓,并疏通根管,以使根尖周的炎性渗出物或脓液流出。冲洗根管,在根管内放入丁香油或樟脑酚棉捻,开放引流3d。开髓减压后患者疼痛会迅速缓解。伴有黏膜下脓肿者,应切开引流。局部治疗同时,应全身给予抗生素治疗。

2.根管治疗 在对根管进行清理、扩大消毒范围,根尖炎症消退后,患牙可行根管治疗,即用牙胶充填根管。

3.塑化治疗 塑化治疗的原理与根管治疗相同,只是将根管充填剂改为短时间内能凝固的酚醛树脂。

慢性根尖周炎的治疗与急性根尖周炎基本相同,多采用根管治疗或塑化治疗。

【注意事项】

1.根尖周牙周膜与牙髓相似,其两边都是硬组织即牙骨质和牙槽骨的间隙,一旦有急性炎症病变,由于血管扩张,细胞渗出和组织充血、水肿,都会使局部组织压力增加,从而刺激根尖周神经引起剧烈疼痛,但根尖周牙周膜内有敏锐的触觉受体,轻微接触即可刺激这些触觉受体,使患者能明确指出患牙部位,有利于临床诊断。

2.根尖周病治疗是保存牙齿的关键性环节,一般情况下的根尖炎经开放引流,抗感染后根尖炎症均可消除,患牙也可由松动变稳固,故患者不必急于拔除患牙,但牙根尖周炎的治疗是一门外科手术方法加口腔修复技术的联合学科,必须遵守外科无菌操作,同时也必须对牙根根管、根尖解剖特点熟悉了解后方可进行治疗,必要时可借助X线牙片检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