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口腔溃疡也称阿弗它溃疡,是专指一类原因不明,反复发作,但又有自限性的、孤立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疡。本病病因复杂,至今仍不明确。无论从发病到治疗,个体差异均较大。有些患者临床表现相似,但其发病原因却迥然不同,给予同样的治疗,效果却不一样。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病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消化系统疾病及功能紊乱(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结肠炎等)、内分泌因素(如月经期激素变化)、精神神经因素、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等有关。
【临床表现】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青壮年多见。好发于唇、颊、舌、前庭沟等处黏膜,牙龈少见。初期,口腔黏膜充血、水肿,出现粟粒大小的红点,很快破溃成圆形或椭圆形溃疡,直径2~4mm,中央稍凹陷,表面覆以灰黄色假膜,周围有狭窄红晕。有自发性剧烈烧灼痛,遇刺激则疼痛加重,影响患者进食与说话。经7~10d,溃疡可自行愈合,不留瘢痕。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
有的病例,其溃疡可逐渐扩大至直径1~2cm,并向深层发展累及黏液腺,形成中央凹陷,边缘不整而隆起的“弹坑状”损害,病程长者可达数月,愈后常留瘢痕。这种溃疡称为复发性坏死性黏液腺周围炎,简称“腺周口疮”。
如口腔溃疡同时或先后交替出现眼(虹膜睫状体炎、前房积脓或结合膜炎,角膜炎等)、外生殖器(溃疡)以及皮肤(结节性红斑,毛囊炎等)损害,则称为白塞综合征。
【诊断要点】
1.有周期性复发史,青壮年多见。
2.溃疡散在于角化较差的区域,愈合后不形成瘢痕。
3.有典型的黄、红、凹、痛四征。
4.可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
【治疗】
原则为消除致病诱因,增进机体健康,减轻局部症状,促进溃疡愈合。但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所以,治疗应针对每个病例的诱因和对药物的反应区别对待。
1.局部治疗
(1)养阴生肌散、锡类散、冰硼散等撒敷局部。
(2)口腔溃疡膜(主要成分为地塞米松、达克罗宁、新霉素、克霉唑等)贴敷溃疡,1日数次,或用2.5%金霉素甘油糊剂涂布。
(3)用10%硝酸银,50%三氯醋酸等烧灼溃疡,可止痛和促进愈合,但仅适用于单个溃疡。
(4)对腺周口疮可用醋酸泼尼松龙或确炎舒松混悬液0.5~1.0ml加2%普鲁卡因1ml做溃疡基底部封闭,每周1~2次。
2.全身治疗
(1)中医治疗:虚火型可用六味地黄汤、一贯煎、甘露饮等加减。实火型宜用清胃散等加减。
(2)对溃疡数目多,复发频繁者,可考虑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常用泼尼松15~30mg/d,分3次口服。用药5d病情可缓解。此时减量至每日5~10mg,总疗程7~10d。
(3)免疫调节药:左旋咪唑每次30mg,每日3次,每周服3d,2~3个月1个疗程,但白细胞低于4×109/L时应停药。
(4)对发病与月经有关的女性患者可考虑试用雌激素,己烯雌酚0.1mg,每晚1次,自月经后第5天起连服20d。
(5)在病变进展过程中使用适量的抗生素,可预防和治疗继发感染,有利于溃疡愈合。常用抗生素有四环素、螺旋霉素等。
(6)给予适量维生素C、维生素B等,也有助于溃疡愈合。
【注意事项】
1.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在口腔黏膜病中发病率最高,疼痛是其主要特点,故直接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在治疗中应当首先减轻疼痛。
2.根据其发病机制,日常生活中应增加自身免疫力,补充适当维生素。
3.要及时去除锐利的牙齿残根、残冠边缘,以减少溃疡的复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