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齿冠周炎是指发生在阻生智齿(第三恒磨牙)周围组织的化脓性炎症。临床上以下颌智齿冠周炎最常见,上颌第三磨牙亦可发生冠周炎,但发生率较低,且临床症状较轻,并发症少,治疗时相对简单。
由于人类种系发生和演化过程随着食物种类的变化带来咀嚼器官的退化,造成颌骨长度与牙列所需长度的不协调,下颌第三磨牙是牙列中最后萌出牙,因萌出位置不足,可导致程度不同的阻生。阻生智齿及智齿萌出过程中,牙冠可部分或全部为龈瓣覆盖,龈瓣与牙冠之间形成较深的盲袋,食物及细菌极易嵌塞于盲袋内,加之冠部牙龈因咀嚼食物而易损伤,形成溃疡,当全身抵抗力下降,局部细菌毒力增强时可引起冠周炎的急性发作。因此冠周炎主要发生在18~30岁智齿萌出期的青年人和伴有萌出不全的阻生智齿。
【临床表现】
本病可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
1.急性期智齿冠周炎
(1)轻型:全身症状轻或不明显。智齿周围牙龈局限性红肿、疼痛,冠周袋内见少量脓性分泌物,伴发轻度咀嚼痛、吞咽痛,但无明显张口困难。
(2)重型:全身症状严重,有畏寒、发热、食欲减退、大便秘结、白细胞升高等,局部冠周软组织红肿,压痛明显,盲袋内大量脓性分泌物,可形成脓肿,常伴有面颊部红肿、吞咽疼痛、张口困难、颌下淋巴肿大、压痛。若炎症未能有效控制,可直接蔓延至邻近软组织间隙,如颊间隙、咬肌间隙、翼颌间隙等。还可累及颌骨引起颌骨骨髓炎。
2.慢性期智齿冠周炎 多由急性期迁延所致。全身症状及局部肿痛基本消失,但局部软组织较硬,冠周袋内有渗出物,颊部黏膜或皮肤可有瘘管,伴有轻度张口困难,可有颌下淋巴结肿大。如果不去除智齿和冠周袋,炎症常会急性发作。
【诊断要点】
1.好发于18~30岁青年人。
2.患者自觉患侧磨牙后区胀痛不适,进食、咀嚼、吞咽、开口时疼痛加重。
3.张口受限,甚至出现牙关紧闭。
4.全身症状可有不同程度的畏寒、发热、中性粒细胞比例上升。
5.对埋伏阻生的智齿用探针探查可探到有未萌出或阻生的智齿牙冠存在,X线拍片检查可见埋伏智齿。
【治疗】
急性期应消炎、止痛、切开引流,防止感染扩散。转入慢性期以后,则应尽早去除病灶牙,以防复发。
1.全身治疗 轻型可口服抗生素,如复方磺胺甲唑(复方新诺明)、甲硝唑、乙酰螺旋霉素等。也可用牛黄解毒丸、银翘解毒丸等中成药。重型应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青霉素、氨苄西林等,同时注意休息,流质饮食及补充维生素C等支持疗法。
2.局部治疗 常用1∶5 000高锰酸钾溶液或3%过氧化氢溶液,以钝头细针伸入冠周袋内冲洗,去除分泌物、细菌及食物残渣。然后隔离唾液,冠周袋内放置2%碘甘油或碘酚,可起到较好的消炎止痛作用。同时用氨己定(洗必太)或复方硼砂溶液(朵贝尔液)含漱,每日数次。炎症转入慢性后,配合局部理疗。
3.手术治疗 冠周袋引流不畅脓肿形成时,应考虑切开引流。慢性期可切除覆盖于牙冠的龈瓣,以消除盲袋。但手术后仍难以控制复发,临床上已少用。根治的方法是拔除阻生智齿,但应在炎症转入慢性或炎症消失后进行。由智齿冠周炎引起的面颊瘘,一般拔除智齿后即可愈合。若长期瘘管炎性肉芽较多者,拔牙同时应予搔刮。
【注意事项】
1.智齿冠周炎发病初期,仅有轻微症状,常被病员忽视而延误及时治疗,致使炎症迅速发展甚至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因此,早期诊断及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2.对智齿的预防性拔除问题尚有争议,如果未发生过冠周炎的阻生牙或未造成第二磨牙的远中龋坏者,也不一定都做预防性拔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