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性别分布 男∶女=1.8∶1(表3-5)。
表3-5 性别分布
2.年龄分布 患病年龄在20~40岁者占79.74%,可见此病对年龄影响是很大的(表3-6)。
表3-6 年龄分布
3.职业分布 职业分布见表3-7。
表3-7 职业分布
4.治疗时间 见表3-8。
表3-8 治疗时间
(续 表)
5.初患及复发 见表3-9。
表3-9 初患与复发分布
6.慢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各占人数比例 见表3-10。
表3-10 慢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变比例
7.脉象 见表3-11。
表3-11 脉象治疗前后比较
(续 表)
8.舌苔 见表3-12。
表3-12 舌苔治疗前后比较
9.症状 见表3-13。
表3-13 治疗后症状改善统计
(续 表)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中药治疗肝炎肝硬化重点症状,如疲倦、食欲缺乏、厌油腻、恶心呕吐、两肋痛、黄疸、尿黄少,效果是比较好的,尚应进一步提高,大便色黑呕血,因例数少,尚不足说明问题。
10.治疗前后肝、脾大人数统计对比 见表3-14。
表3-14 肝、脾大治疗前后比较
(续 表)
由上表可看出治疗肝大比脾大较易,如治疗202例肝大患者即有52例全消,比例约为4∶1,其他肝大者亦有不同程度的消软,在脾大48例只有7例全消,比例约为7∶1,且脾大在三指以上的多不易消,此为今后努力方向。
11.肝功能化验(血液)
(1)凡登白试验:治疗前后比较见表3-15。
表3-15 凡登白试验治疗前后比较
治疗前凡登白双向反应阳性者19例,治疗后恢复正常者18例,占94.7%。
(2)胆红素:治疗前后比较见表3-16。
表3-16 胆红素治疗前后比较
治疗前胆红质在1mg%以上者14例,治疗后11例恢复正常,占78%。
(3)高田试验:治疗前后比较见表3-17。
表3-17 高田试验治疗前后比较
治疗前高田阳性者为47例,治疗后32例恢复正常,占68%。
(4)黄疸指数:治疗前后比较见表3-18。
表3-18 黄疸指数治疗前后比较
治疗前黄疸指数44例不正常,治疗后24例恢复正常,占65%。
(5)麝香草酚浊度试验:治疗前后比较见表3-19。
表3-19 麝香草酚浊度试验治疗前后比较
在治疗前麝香草酚浊度试验有100例不正常,治疗后有60例恢复正常,占60%。
(6)麝香草酚絮状试验:治疗前后比较见表3-20。
表3-20 麝香草酚絮状试验治疗前后比较
治疗前麝香草酚絮状试验62例不正常,治疗后37例正常,比例数为59%。
(7)白蛋白:治疗前后含量比较见表3-21。
表3-21 白蛋白含量治疗前后比较
(8)球蛋白:治疗前后含量比较见表3-22。
表3-22 球蛋白含量治疗前后比较
球蛋白因化验比例数较少,故治疗前后之对照比较不明显。
12.肝功能化验(尿液)
(1)尿胆原:治疗前后比较见表3-23。
表3-23 尿胆原治疗前后比较
(2)尿胆红素:治疗前后比较见表3-24。
表3-24 尿胆红素治疗前后比较
(3)尿胆素:治疗前后比较见表3-25。
表3-25 尿胆素治疗前后比较
通过以上列表,可以看出中药对肝脏功能之恢复起一定的作用。
13.疗效 治疗效果见表3-26。
表3-26 治疗效果
疗效标准:
痊愈:自觉症状消失,肝、脾大消退化验正常。
显效:症状基本消失,肝功能正常,肝、脾大消失或接近消失。
进步:症状好转,肝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肝、脾见小自觉症状好转。
好转:症状减轻肝、脾未继续增大或见消退,肝功能较前好转。
如故:症状查体化验如前不变(或变化不大者)。
恶化:症状查体化验中有一项比前加重者。
14.临床体会 慢性肝炎通过临床结合辨证虽然初步找出了以上类型,但尚不够完整,今后更须进一步探讨,在治疗方面我们初步有了以下体会,是否正确,尚须详细研讨。
(1)凡属湿热不清肝郁血滞而肝、脾大者,可以用化瘀软坚之品,消软肝脏用之有效。
(2)凡属气血两虚体质不强者,则不宜重用化瘀软坚如鳖甲、穿山甲,如用之后,不但肝脏不能消软,反之肝区疼痛加重也不能消除肝大。
(3)凡属血不柔肝,或气血两亏、肝大者均宜以养血柔肝为主,不但自觉证状减轻,肝大亦可消失。
(4)凡属肝区按之疼痛者,可用消肝定痛散,效果效好,消肝定痛散原方:黄连、没药、延胡索、檀香、藏红花、羚羊角各15g,麝香3g,鸡内金30g,穿山甲、琥珀12g,朱砂6g。共研极细面,每次0.6~0.9g,或装胶囊内吞服。
(5)凡属体质衰弱者,则应以扶正为主,次治其邪比较平稳。
(6)凡属体质衰弱无黄疸,肝功能较好者在治疗当中收效较快,预后亦佳。
(7)凡属黄疸经常不退,齿龈出血,肝功能经常不正常,肝脏较硬者,治疗收效较慢,预后不佳,有时转变为肝硬化。
(8)在门诊治疗慢性肝炎寻找病因方面,大部分有急性肝炎历史,经治疗后,黄疸消退,肝功能正常或不正常,但肝、脾大不消,尚有自觉证状,而形成慢性肝炎,也有长期按神经衰弱、溃疡病、慢性胃炎治疗,治疗不效后,经查体,始发现肝、脾大,肝功能不正常,但追溯过去,亦无急性肝炎或黄疸病史,另外有在集体查体时发现肝、脾大者,有的有自觉证状,有的亦无明显感觉,原因不明,建议今后在临床上,应注意到此发病率较高之慢性肝炎,以免延误治疗。在治疗方面,患急性肝炎后,6个月左右内,有慢性肝炎趋势,肝、脾虽不大硬,则治疗较易,如拖延日久,肝、脾较硬,则治疗时较难收效,或不易在短期内收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