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食管黏膜恶性平坦型充血性病变

食管黏膜恶性平坦型充血性病变

时间:2023-03-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食管癌病人生存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目前仍然依靠临床症状结合X线食管吞钡检查、胃镜及食管拉网脱落细胞学三者联合诊断。早期食管癌胃镜下最多见的形态为点片状充血、糜烂,其次为颗粒样增生,如若警惕性不够,常易做出食管炎的诊断。下面几张图片介绍的小片充血红斑,就是食管黏膜内癌与原位癌,如图1-27~1-39所示。超声胃镜下表现:病变限于黏膜层(见右图)。

食管癌病人生存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患者仅有一般非特异性症状或无症状。对有胸骨后不适、咽部异物感等早期症状者,更应定期检查,以便早期诊断。食管癌在我国发病率较高,近年来一些条件好的医疗单位,在早期诊断方面进行了生化、免疫、癌基因、单克隆抗体等多方面研究,但仍未有理想的诊断方法。目前仍然依靠临床症状结合X线食管吞钡检查、胃镜及食管拉网脱落细胞学三者联合诊断。

食管癌的早期诊断,重要的是提高对早期食管癌的认识,特别是“一点癌”,由于其和良性炎症的增生、糜烂很难鉴别,所以容易漏诊。早期食管癌胃镜下最多见的形态为点片状充血、糜烂,其次为颗粒样增生,如若警惕性不够,常易做出食管炎的诊断。胃镜检查中遇到糜烂、颗粒样改变、黏膜不光整或剥脱样充血、粗糙、易出血等表现,均提示恶性可能,应注意病变区和临近黏膜的辨认及全貌观察,多方位活检、刷检、咬刷检结合应用,有利于提高阳性率。使用卢戈碘染色,有利于提高确诊率。

胃镜插入食管入口后,向下插入的速度一定不能图快,要仔细观察,否则容易漏掉0.1~0.2cm的微小病变。下面几张图片介绍的小片充血红斑,就是食管黏膜内癌与原位癌,如图1-27~1-39所示。

图1-27 食管中段5点处见直径0.2cm的微凹陷小片充血红斑,边界清晰,外缘0.1cm宽的周围黏膜水肿性微隆起。活检病理结果证实是:食管鳞状上皮黏膜内癌

图1-28 食管鳞状上皮黏膜内癌:少部分癌细胞侵入黏膜固有膜,但未穿透黏膜肌层(HE,×40)

图1-29 此图为左图高倍(HE,×100)

图1-30 食管下段1点-3点处见直径0.3cm的小片充血红斑,边界尚清晰,外缘的上皮黏膜似有不均匀灰色微颗粒状小隆起

图1-31 左图更近距离观察:小片充血红斑的边缘呈星状毛刺样。活检病理结果证实是:食管鳞状上皮黏膜内癌

图1-32 食管黏膜内癌:少部分癌细胞侵入黏膜固有膜,但未穿透黏膜肌层(HE,×40)

图1-33 此图为左图高倍(HE,×100)

图1-34 此图为左图高倍(HE,×200)

图1-35 食管中段3点-4点处后壁可见范围1cm的不规则裂隙状充血红斑。活检病理结果证实是:食管原位癌

图1-36 食管原位癌:鳞状上皮细胞全层发生癌变(鳞状细胞癌),癌细胞大小不等,排列紊乱、极向消失,细胞质染成深红色,核大深染、畸形,可见核分裂,但是基底膜完整(HE,×40)

图1-37 食管中段视野内5点-9点可见2cm×3cm的大片不均匀充血区,边缘呈不规则齿状,中心有色淡微隆起岛状颗粒

图1-38 卢戈液碘染色后,黏膜岛颗粒凸现出来,易出血。超声胃镜下表现:病变限于黏膜层(见右图)。活检病理诊断:食管中-低分化鳞状细胞癌

图1-39 此图为左图食管表浅病变的超声胃镜图像:食管病变局部扫描,见充血区处黏膜明显增厚,但是该病变仅局限于黏膜层内,黏膜肌层完整,无被浸润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