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胃镜检查对食管癌的诊断、疗效判定及疾病预后的估计及与不同的地理环境、生活习惯及遗传因素等有关。
食管癌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其年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高发区以40岁以上发病最多,低发区则>50岁,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递增。我国食管癌以男性居多,其性别比例随地区不同而变化,高发区性别比例较小,低发区偏大。喜食辛辣、干硬食物,喜饮烈性白酒的居民,尤其是农村地区,进食干硬、发酵、腌制食物较多,进食新鲜蔬菜、大葱大蒜,因而农村食管癌的检出率较城镇居民为高。
食管癌可以发生在食管的任何部位,以中段最多,其次为下段,上段最少。这可能与食管各段生物学特性及不同部位食管黏膜对致癌因子的易感性不同有关。
影响食管癌生存率的因素很多,如癌肿发生部位、大小、病理形态分型、组织学类型、浸润食管壁深度、淋巴结转移及免疫功能等。肿瘤的大小与浸润深度密切相关,范围扩大浸润深度也相应增加。胃镜下病理形态分型与浸润深度也有明显关系,髓质型、缩窄型癌肿可侵犯食管各层,蕈伞型、溃疡型、腔内型属局限型。
图1-144 食管中段左前壁可见一0.4cm×0.8cm的黄白色结节状隆起肿物,边界与周围正常食管黏膜分界尚清晰
图1-145 超声胃镜所见:病灶处食管黏膜层正常结构破坏,低回声病变区域侵犯至黏膜下层,固有层、肌层基本完整,0.2cm区域肌层略显模糊。周围未见淋巴结明显肿大
图1-146 食管中段前壁至左侧壁可见巨大肿物占据管腔3/4周,周堤不规则充血、水肿、隆起,中心黄白苔厚重、污秽
图1-147 食管中段左侧壁可见隆起肿物,占据管腔1/3周,表面不规则充血、水肿,覆盖黄白苔
图1-148 左图超声胃镜所见:病灶处食管壁正常结构破坏,低回声病变区域侵犯至外膜
图1-149 食管中段3点-7点处见扇形不均匀微隆起性病变。活检病理证实是:高分化鳞状上皮细胞癌
图1-150 食管中段见突出于管腔之内的环形隆起性病变,其中心为溃疡。活检病理证实是:中分化鳞状上皮细胞癌
图1-151 此患者为食管贲门癌术后1年复查胃镜:吻合口食管侧5点处见一直径1cm的圆盘状隆起性病变,11点处见一瓜子仁状隆起性病变。活检病理证实是:复发性腺鳞癌
图1‑152 食管管腔内见一2cm×3cm的卵圆形肿瘤,表面附着薄厚不均匀的白色膜状物。活检病理证实为:食管小细胞癌
图1-153 食管小细胞癌:瘤细胞较小,呈小圆形或小多边形,排列成巢状,其中可见假菊形团样结构(HE,×40)
图1-154 此图为左图高倍(HE,×100)
图1-155 此图为左图高倍(HE,×200)
图1-156 此患者误吞咽入一口消毒液——过氧乙酸原液后,近半年来,感到进食时食管发噎症状进行性加重。胃镜检查时发现:距门齿25cm起,见直径1cm的不均匀颗粒状肿物凸出于管腔之内,向食管中段延续,表面附着少许白色黏液,易出血
图1-157 此图与左图为同一患者。胃镜插至食管中段,见不均匀颗粒状肿物渐呈紫红色,向下延续。活检病理证实为:高分化鳞状细胞癌
图1-158 食管原位癌:上皮全层细胞排列紊乱,层次增多,极向消失,核染色加深,但是上皮下基底膜完整(HE,×100)
图1-159 腺鳞癌:既有腺癌又有鳞癌成分,表现为鳞状上皮与柱状上皮均呈明显恶性(HE,×100)
食管癌的发生率、生存率、预后与患者所处地理分布、性别、年龄、生活习惯,癌肿的部位、大小、病理形态分型、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和有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食管癌的形态学与病理改变如图1-144~1-157所示。
恶性隆起型食管病变活检常见病理结果如图1-158~1-166所示。
图1-160 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癌巢中有角化珠,红染,呈同心圆状排列(HE,×100)
图1-161 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癌巢中有角化珠,红染,呈同心圆状排列(HE,×100)
图1-162 中分化鳞状细胞癌:癌细胞为多角形,排列成癌巢,癌巢内见小角化珠,但是不典型(HE,×40)
图1-163 此图为左图高倍(HE,×100)
图1-164 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癌细胞排列杂乱,偶见细胞内角化,细胞巢间间质较少,未见角化珠及细胞间桥。经免疫组化证实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HE,×100)
图1-165 此图为左图高倍(HE,×100)
图1-166 此图为左图高倍(HE,×20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