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 ulcer)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一般认为胃液的消化作用是溃疡形成的基本因素,故取名为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还包括食管下段、胃、胃肠吻合术后吻合口溃疡,而十二指肠溃疡约占整个消化性溃疡病的80%,据西方学者统计,约有10%的人口在其一生中曾患十二指肠溃疡病,在我国尚缺乏有关人口发病率的报道。十二指肠溃疡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最常见的是青年和壮年,80%在20~50岁,男性多于女性,二者之比约为3∶1~10∶1。十二指肠溃疡90%以上发生在第一部(即球部),约5%发生在第二部(降部),第三部和第四部的溃疡见于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的病人。十二指肠溃疡多为单发、也可多发,有时前壁和后壁同时发生,即所谓的对吻溃疡。溃疡形态一般呈圆形,直径通常<1.0cm,也可呈椭圆形、线形、不规则形、霜斑样或形成瘢痕。十二指肠良性溃疡以球部溃疡多见,球后溃疡较少。球部溃疡的分布大约50%在前壁,23%在后壁,5%在小弯,22%在大弯,10%~15%的病例同时可见几个溃疡。十二指肠良性溃疡內镜下分为三期:活动期(A)、愈合期(H)、瘢痕期(S),每期又分为Ⅰ期和Ⅱ期,即:A1、A2,H1、H2,S1、S2期。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易出现出血、球部狭窄、变形、假憩室形成等。
(一)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图4-22 十二指肠球部大弯侧见一直径2cm的溃疡,中心可见暗紫色凝血斑块,外围见宽0.1~0.2cm的不均匀白苔环,外缘周堤上尚未出现再生上皮。左上角前壁侧可见一白苔较为均匀的溃疡
图4-23 十二指肠球部小弯侧见一直径2cm的溃疡,棉絮状不均匀的白苔边缘可见新鲜渗血,周堤充血水肿,尚无再生上皮
图4-24 十二指肠球部小弯侧见一直径1.5cm的溃疡,白苔粗糙、不均匀,蔓延至溃疡边缘,夹杂小出血点,周堤充血水肿,尚无再生上皮
图4-25 十二指肠球部前壁侧见一直径1.5cm的溃疡,白苔粗糙、不均匀,可见两小块凝血痂,周堤充血水肿,尚无再生上皮
图4-26 十二指肠球部后壁可见一直径0.8cm的溃疡白苔,虽然尚未形成大的凹陷性溃疡,但是其表面可见新鲜出血斑点,白苔周围尚未出现再生上皮,故亦属于活动Ⅰ期溃疡
1.十二指肠球部活动Ⅰ期溃疡 溃疡白苔不均匀,有新鲜出血、渗血或有凝血斑块,尚未出现再生上皮,如图4-22~4-34所示。
图4-27 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溃疡侵蚀血管、裸露破溃,呈喷涌状出血
图4-28 冰盐水喷洒冲洗后,裸露破溃血管出血渐少,渐呈凝血痂状态
图4-29 冰盐水喷洒冲洗后,出血停止,裸露破溃的血管表面凝结小凝血块
图4-30 围绕该处打3个钛夹
图4-31 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溃疡侵蚀血管、裸露破溃,呈渗漏状出血
图4-32 围绕该处打2个钛夹
图4-33 2周后复查,见钛夹脱落,溃疡呈红色瘢痕期状态,裸露血管闭锁
图4-34 4周后复查,见溃疡呈白色瘢痕期状态
图4-35 十二指肠球部小弯侧的溃疡白苔虽然仍不均匀,但是在充血、水肿的周堤上,已出现红点状再生上皮
图4-36 十二指肠球部前壁的溃疡白苔已趋于均匀平坦,充血、水肿的溃疡周堤上,可见较多量红点状再生上皮
图4-37 十二指肠球部前壁的溃疡白苔虽仍污秽,但是已趋于均匀平坦,充血、水肿的溃疡周堤上,可见较多量红点状再生上皮
图4-38 十二指肠球部后壁的溃疡白苔有收敛、修复趋势,黏膜皱襞开始集中,溃疡周堤上可见较多量红点状再生上皮
2.十二指肠球部活动Ⅱ期溃疡 溃疡白苔趋于平坦均匀,溃疡周堤上可见红点状再生上皮,充血、水肿的黏膜皱襞开始出现修复集中趋势,如图4-35~4-38所示。
3.十二指肠球部愈合Ⅰ期溃疡 溃疡修复达50%,白苔直径与溃疡周堤再生上皮之比约为1:1,如图4-39、图4-40所示。
图4-39 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溃疡白苔与溃疡周堤再生上皮之比约为1:1
图4-40 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溃疡薄白苔与周围红晕状再生上皮之比约为1:1
4.十二指肠球部愈合Ⅱ期溃疡 溃疡修复愈合90%,仅余线状或点状白苔,如图4-41~4-44所示 。
图4-41 十二指肠球部前壁、小弯侧溃疡呈半环形愈合,仅余线状、点状白苔
图4-42 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溃疡白苔呈点线状,周围散布红点状再生上皮
图4-43 十二指肠球部后壁点、线状溃疡白苔仅余针尖大小,周围散布红点状再生上皮
图4-44 十二指肠球部多发溃疡虽已大部愈合,可见弥漫性再生上皮,其间散布零星点状白苔,但是其修复欠平坦光滑,小弯前壁形成3个假性憩室
5.十二指肠球部瘢痕Ⅰ期溃疡(红色瘢痕期溃疡) 仅余红点状再生上皮或红晕,溃疡白苔全部消失,如图4-45~4-47所示。
图4-45 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溃疡仅余直径0.2cm的集簇状红点状再生上皮,白苔消失
图4-46 十二指肠球部前壁可见放射状、条索状红色再生上皮红晕,白苔消失
图4-47 十二指肠球部前壁见假憩室形成,桥形黏膜皱襞中心可见线样白色瘢痕形成,两侧及两端仍可见红色点状再生上皮,白苔消失
图4-48 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溃疡修复愈合欠平坦,见黏膜皱襞集中,已不充血
图4-49 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溃疡修复愈合欠平坦,左上方见假憩室形成
图4-50 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溃疡修复愈合较平坦,呈白色半环状微隆起瘢痕
图4-51 十二指肠球部小弯后壁侧溃疡修复愈合较为平坦,可见白色放射状星状瘢痕
图4-52 十二指肠球部小弯侧溃疡修复愈合平坦,可见白色星状瘢痕
6.十二指肠球部瘢痕Ⅱ期溃疡(白色瘢痕期溃疡) 溃疡完全修复,白苔与再生上皮完全消失,有的可见黏膜皱襞集中象,有的可见白色半环状瘢痕或星状瘢痕,如图4-48~4-52所示。
图4-53 十二指肠球部前壁见愈合Ⅱ期半环状溃疡
图4-54 十二指肠球部大弯前壁见愈合Ⅱ期半环形溃疡
7.其他形态溃疡
图4-55 十二指肠球部见愈合Ⅱ期环形溃疡
十二指肠球部半环形溃疡:如图4-53,图4-54所示。
图4-56 十二指肠球部后壁见0.2cm×0.3cm的黄色霜斑样溃疡白苔
图4-57 十二指肠球部后壁见直径0.2cm的白色环状霜斑样溃疡白苔
图4-58 十二指肠球部前壁见针尖大溃疡小白苔
十二指肠球部环形溃疡:如图4-55所示。
图4-59 十二指肠球部前壁见多发霜斑状溃疡黄白苔点
图4-60 十二指肠球部前壁见多发霜斑状溃疡白苔点
图4-61 十二指肠球部前壁见多发红点状再生上皮红斑,其中心见霜斑状溃疡白苔点
图4-62 十二指肠球部前壁可见多片色淡红晕,其中心见霜斑样白苔
十二指肠球部单发霜斑状溃疡:其形态学改变如图4-56~4-58所示。
图4-63 十二指肠黏膜内可见中性粒细胞浸润,部分上皮脱失,表面可见炎性渗出、坏死物。病变符合十二指肠球部溃疡(HE,×40)
图4-64 说明同左图(HE,×40)
图4-65 此图为左图高倍(HE,×100)
图4-66 此图为左图高倍(HE,×200)
十二指肠球部多发霜斑状溃疡:其形态学改变如图4-59~4-62所示。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病理图像,如图4-63~4-66所示。
图4-67 十二指肠降部前壁可见三角形活动Ⅰ期溃疡,黑紫色凝血污苔,其下方可见多片霜斑样溃疡白苔
图4-68 十二指肠降部见两片欠规则长椭圆形黄色霜斑样溃疡白苔
图4-69 十二指肠降部见多发活动Ⅰ期至红色瘢痕期小溃疡
(二)十二指肠降部溃疡
十二指肠降部溃疡多为不规则形,如图4-67~4-69所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