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金匮”“玉函”“要略”“方”的文字考证

关于“金匮”“玉函”“要略”“方”的文字考证

时间:2023-03-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金匮”二字,其来久矣。因其匮缄之以金,故称金縢。医家类书中含有“金匮”名的首见于葛洪《金匮药方》。与“金匮”相比,“玉函”之名在兵家及五行类书籍中使用得并不多见。推测可能自葛洪起,首次在医书中启用“玉函”之名。历代史书中皆有含“要略”之名者。以上书名中含有“要略”者,其卷数大多较少,应属主要内容之概要、纲领之意,符合“略数其要,论其大体”之主旨。但用于医学主要指单方及相合而成之药方。

1.“金匮”的文字考证

“金匮”二字,其来久矣。在历史上以《尚书•金縢篇》为祖。其中载有[13]:武王疾,周公祷于三王,愿以身代,史纳其祝策于金縢匮中。其后周公因管蔡流言,避居东都,成王开匮得其祝文,乃知周公之忠勤,执书而泣,遂迎周公归成周。因其匮缄之以金,故称金縢。相同记载亦见于《汉书•五行志》《文选》晋左太冲(思)魏都赋中,另外,《史记》卷130太史公自序[14]《索隐》案:石室﹑金匮皆国家藏书之处。又《汉书》高帝纪第一下中[15]师古曰:“以金为匮,以石为室,重缄封之,保慎之义。”

以上所言可见,“金匮”是一种保存书籍或物品之处,而且多属于贵重物品,常应用于皇室机构。

在医学典籍《素问》卷一中有《金匮真言论》篇,论述四时五候与五脏的关系及四时气候所致病变、天之阴阳合人之脏腑阴阳等内容,是阐发四时五脏阴阳理论的重点篇章。

“金匮”一词并不单用于医学。如《汉书•艺文志》中所记的五行三十一家六百五十二卷中收有《堪舆金匮》十四卷,这可能是历代书名中含有“金匮”的最早记载。《说文解字》曰:堪,地突也。舆,车舆也[16]。堪舆,是中国古代人环境选择的学问,即风水术,又称山水、青乌等。西汉司马迁《史记》中已有“堪舆家”专门名词,因此,此处的“堪舆金匮”可理解为“风水之宝”。医家类书中含有“金匮”名的首见于葛洪《金匮药方》。《晋书•葛洪传》[17]中载,葛洪“自号抱朴子,因以名书。其余所著碑诔诗赋百卷,移檄章表三十卷,神仙、良吏、隐逸、集异等传各十卷,又抄《五经》《史》《汉》、百家之言、方技杂事三百一十卷,《金匮药方》一百卷,《肘后要急方》四卷。”葛洪所使用的“金匮”之词义,是在突出所著书籍的重要及贵重性,因此可以理解《金匮药方》一书的含义就是“非常重要、宝贵的药方”。

总之,“金匮”泛指一些珍贵之物的收藏地点,非指某一种物品。

2.“玉函”的含义

玉,《说文解字》指石之美有五德者;函,《说文解字》为圅,指舌也,象形[18]。《集韵•咸韵》曰:“函,匮也。或做,木名”,可理解为盛物之匣。此词《辞源》释为“玉制书套”,《辞海》释为“贮珍贵书籍的玉匣”。实际上,玉函并非专指放书之匣,乃为盛放宝物之所。史料中不乏此类传说及记载。如东晋王嘉《拾遗记》、葛洪《抱朴子•杂应篇》、唐·释道世《法苑珠林》、唐•段成式《酉阳杂爼》、李昉《太平御览》及《云笈七签》中均有所载。总结这些内容,发现先秦著作中使用“玉函”一词较少,自东晋时逐渐为人所用,唐宋时多见。其含义由最初的宝物逐渐过渡为盛宝物之容器,这一点与“金匮”之义十分接近。

除传说故事之外,“玉函”也被应用于书籍名称之中。与“金匮”相比,“玉函”之名在兵家及五行类书籍中使用得并不多见。推测可能自葛洪起,首次在医书中启用“玉函”之名。葛洪在《肘后备急方》序[19]中谈到了其书籍命名的缘由:“余既穷览坟索,以著述余暇,兼综术数,省仲景元化刘戴秘要金匮绿秩黄素方,近将千卷。患其混杂烦重,有求难得,故周流华夏九州之中,收拾奇异,捃拾遗逸,选而集之,使种类殊分,缓急易简,凡为百卷,名曰玉函。”

葛洪是东晋时期著名的道教领袖,擅丹道,精道儒,学贯百家,思想渊深,加之其医学著作收载内容丰富,必为当时及后人所熟知。因此“玉函方”在唐宋文学作品中已经由过去的宝物或盛放宝物的器皿,演变成为公认的、与医学密不可分的名词,而专指珍奇药物或有治疗奇效的方剂,足见葛洪的学术思想及书籍流传影响之深。

唐中期诗人刘禹锡(772-842)《刘梦得文集外集》[20]卷7载“赴和州于武昌县再遇毛仙翁十八兄因成一绝”。

武昌山下蜀江东,

重向仙舟见葛洪。

又得案前亲礼拜,

大罗天诀玉函封。

南宋诗人陆游[21](1125-1210)《陆放翁诗集》有一首“哭开孙”。

学歩渐扶床,乘车已驾羊。

虚称砌基史,不遇玉函方。

杳杳天难问,茫茫夜正长。

寂寥谁伴汝,萧寺闭空房。

3.“要略”及“方”的含义

略,《广雅》曰:“要也。”王念孙《疏证》曰:“《孟子滕文公篇》,此其大略也。”赵岐注云:“略,要也。”许慎《说文解字》曰:“略,经略土地也。”段玉载注[22]曰:“引申之,凡举其要,而用功少者曰略,对详而言。”许慎《淮南鸿列要略闲诂》注“要略”为:“略数其要,论其大体。”

历代史书中皆有含“要略”之名者。《南齐书•列传》竟陵文宣王子良传:“移居鸡笼山邸,集学士抄五经、百家,依皇览例为《四部要略》千卷。”《南齐书•列传》[23]载沉士即注《易经》《礼记》《春秋》《尚书》《论语》《孝经》《丧服》《老子要略》数十卷。《北史•列传》[24]彭城王勰子劭著书名为《要略》。《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中更有诸多含“要略”之名者。医书中用“要略”之名始见于《隋书经籍志•医方》[25],孙文韬撰合丹要略序一卷。《宋史•艺文志》医书类[26]中更多。

金匮要略三卷 张仲景撰 王叔和集

医明要略一卷

张叔和新集病总要略一卷

外台要略十卷

删繁要略方一卷

伤寒证类要略二卷

以上书名中含有“要略”者,其卷数大多较少,应属主要内容之概要、纲领之意,符合“略数其要,论其大体”之主旨。

方,《说文解字》曰:“并船也”,即两船相并。但用于医学主要指单方及相合而成之药方。《庄周•逍遥游》曰:“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27]这里的“方”已与今日处方之意相近。《汉书•艺文志》方技分类中有医经、经方、房中、神仙,由侍医李国柱校,颜师古注为“医药之书”,可以认为用于治疗的经方是“方”的主要含义,后来含有中医药物及治疗知识的书籍均称为“方书”。

综上言之,就“金匮玉函要略方”本意而言,当指“总结非常重要之方书要点”之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