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骨的动脉血液供应

骨的动脉血液供应

时间:2023-03-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骨内血管的分布有其年龄特点,骨化前期和骨化期内,升支和降支的末端多为终动脉,骨化后期,升支和降支的终末支则分别与骨骺动脉、干骺端动脉的分支互相吻合,滋养动脉是长管骨的主要营养血管,其供血量占长管骨全部供血量的50%~70%。在胚胎发生学上,骨骺动脉与干骺端动脉有着共同的起源,都是与长骨的原始骨化中心同时出现的。干骺端-骨骺动脉系统对长骨的供血量占长骨全部供血量的20%~40%。

骨的动脉血液供应(血供)既充分又有变异,大量的侧支循环只有在骨生长板闭合之后才最终形成。根据其解剖学部位的不同,骨的动脉可分为6组:①骨干或滋养动脉;②近侧干骺端动脉;③远侧干骺端动脉;④近侧骨骺动脉;⑤远侧骨骺动脉;⑥骨膜动脉。因此,长管骨并非单根动脉供血。这些动脉血管又可归为3个系统:骨干或滋养动脉系统;骨骺-干骺端动脉系统,它同时供应关节的营养;骨膜-骨皮质系统,通过骨干的滋养孔进入(图1-31)。

1. 骨干动脉(滋养动脉) 滋养动脉由动脉干发出,多为1条或2条,斜穿骨干的滋养管进入骨内。滋养管通常邻近于生长较快的骨骺,向生长较慢的骨骺侧走行。滋养动脉在滋养管内五分支,其血流由环状的括约肌来调节。进入髓腔后,骨干动脉分成两个主干分别走向两侧骨骺,降支由骨干动脉延续而来并斜向走行;升支与主干成锐角走向对侧。每个分支沿途再分出系列细小分支,形成许多平行支,骨干动脉的终末支与干骺端动脉系统的分支相互吻合,经过一定的潜伏期,这两个动脉系统必然可以相互取代。

骨干动脉的两个分支从起始处至整个行程都发出纵支走向骨内膜并相互吻合形成骨内膜血管网。从此血管网发出3支皮质动脉。短支穿透骨皮质的中内侧1/3,循环支只穿透内侧1/4骨皮质后就形成180°的循环回到骨髓腔,穿通支穿透全层骨皮质并与骨膜血管相吻合。骨干动脉主要营养骨髓腔和内侧1/3的骨皮质。

图1-31 股骨的动脉血供

骨内血管的分布有其年龄特点,骨化前期和骨化期内,升支和降支的末端多为终动脉,骨化后期,升支和降支的终末支则分别与骨骺动脉、干骺端动脉的分支互相吻合,滋养动脉是长管骨的主要营养血管,其供血量占长管骨全部供血量的50%~70%。

2. 干骺端-骨骺动脉 此组动脉最为重要,因为它不仅营养关节和构成关节的骨,而且使骨因之成为一个整体。干骺端动脉和骨骺动脉的区别不仅在于进入骨的位置不同,其发出部位也不相同。干骺端动脉是由Hunter动脉血管环发出并经许多血管孔进入干骺端。而骨骺动脉在通常情况下是由邻近骨骺的周围动脉网发出,并从靠近关节软骨边缘的骨骺穿出。

在胚胎发生学上,骨骺动脉与干骺端动脉有着共同的起源,都是与长骨的原始骨化中心同时出现的。胚胎发育中后期,深入软骨内的血管已很多,随着骨化中心的不断扩大,软骨逐渐骨化成骨,软骨内的血管随之发生转化:一部分继续保留在软骨端内成为骺血管;另一部分则经骺板伸向干骺端形成骨骺血管。在骨生长过程中,骨骺板是这两个动脉系统的分界线,但并不绝对。正如Trueta和Tilling描述的那样,有的干骺端动脉会穿过骺板。然而在成人,这两个动脉系统之间有丰富的侧支吻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血管体系。干骺端-骨骺动脉系统对长骨的供血量占长骨全部供血量的20%~40%。

某些情况下,供应骨骺的动脉首先穿过于骺端,例如股骨头的后中韧带动脉。骨骺动脉和干骺端动脉也可由一个共同的主干发出。正因如此,所有的研究者都同意将骨骺-干骺端动脉视为一个功能体系,并构成关节动脉系统的一部分。

3. 骨膜动脉 骨膜是包裹长管骨骨干的连续性软组织。其外层纤维层的功能主要是支持和保护骨膜血管,内层紧贴骨皮质具有生成骨的重要功能。骨膜外层纤维膜中血管网非存在已被广泛确认。骨干和干骺端周围也存在环状血管,这些血管环之间有纵向吻合支相连接,这个血管网在构造上与其他纤维膜如硬脑膜的血管网相类似。骨膜血管网与周围的肌肉动脉相交通,尤其是在骨的肌肉附着点处。在深面,这个血管网与骨膜内层纤维的壁毛细血管相连接,后者又与骨皮质内血管相互交通。对于骨皮质内血管的形态学和特异性研究仍存在很大争议。传统的观点认为,骨膜动脉发出许多穿通细动脉进入骨皮质,并与滋养动脉发出的骨内膜细动脉相互吻合。然而,Brookes和Tillis等许多作者都认为只有毛细血管会穿过骨皮质,而小动脉则不会。骨膜动脉系统对长骨的供血量占长骨全部供血量的10%~2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