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坐骨部牵拉痛,绳肌肌力降低,慢性期主要表现为活动受限和坐骨结节部隐痛。逐渐坐骨结节骨轮廓模糊,骨结构紊乱,骨骺密度增高。当骨骺碎片与坐骨结节愈合时,可见坐骨结节外下缘有骺板不规则附着,骨边缘密度增高。有时游离的半月形骺板出现钙化并长期存在不与坐骨结节融合。本病由绳肌牵拉坐骨结节骨骺所致,所以治疗应避免屈髋活动。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本病又称坐骨结节骨骺分离,坐骨骨突解离症,好发生于坐骨结节骨骺闭合之前长期从事剧烈体育运动的青少年,多见于体操运动员,常有明显的牵拉创伤史和反复累及损伤史,一侧或双侧发病,两侧病变范围和程度可不一致。
(二)临床表现
本病多见于青少年体操运动员,一侧或双侧发病,常有牵拉伤史或慢性损伤史,两侧病变范围和程度可不一致,急性期有臀部剧痛、肿胀、活动后加重,可有跛行。坐骨部牵拉痛,绳肌肌力降低,慢性期主要表现为活动受限和坐骨结节部隐痛。
(三)影像学表现
X线表现:坐骨结节处,可见撕脱骨折时,坐骨结节表面不规则,下缘有撕脱骨折线和分离的骨骺。撕脱的骨骺碎片表现为长条状或半月形,位于坐骨下缘。逐渐坐骨结节骨轮廓模糊,骨结构紊乱,骨骺密度增高。病变可累及髋臼下缘,但不累及耻骨联合。当骨骺碎片与坐骨结节愈合时,可见坐骨结节外下缘有骺板不规则附着,骨边缘密度增高。有时游离的半月形骺板出现钙化并长期存在不与坐骨结节融合。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本病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X线表现。
鉴别诊断:需与坐骨结节非特异性骨炎及单骨性纤维异常增殖症相鉴别。
(五)治疗
本病由绳肌牵拉坐骨结节骨骺所致,所以治疗应避免屈髋活动。轻症患者可卧床休息,疼痛较重者可髋人字石膏短期固定,至疼痛消失为止,经保守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治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