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戈谢病性股骨头坏死

戈谢病性股骨头坏死

时间:2023-03-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骨髓腔内充满这些细胞时,这些细胞并不直接侵犯骨质。骨小梁对缺氧的反应是骨细胞增殖或内窒息死亡。戈谢病自幼年发病,以肝、脾大,皮肤色素沉着,眼球结膜出现黄斑为特点。然而,骨坏死的症状出现较晚于全身症状,可在儿童或青春期发病。若股骨头出现坏死,则与特发性骨坏死的X线表现相同。右膝肿胀,X线示股骨内侧髁塌陷。骨髓减压和活检后证实为戈谢病,减压后3年症状明显减少。

(一)病因、病理和发病机制

戈谢病(Gaucher’s diease)是1882年由高雪(Gaucher)最早描述,但其骨骼的并发症则由Brill于1904年报道。这是一个遗传性缺陷的疾病,是由于β-糖苷酶缺乏引起葡萄糖脂代谢障碍而致葡萄糖脂积聚过多之故。当这种积聚物在网状内皮细胞内时就形成所谓典型的Gaucher细胞。

人体内的肝、脾、淋巴结和骨髓中含有丰富的网状内皮细胞。当这些细胞变为病Gaucher细胞时,细胞体积变大,成多边形或梭形,直径达20~100μm,细胞核被推向一边。胞质内含不规则纤维物质。PAS和Mallory三色染色阳性,胞内含有丰富碱性磷酸酶。当骨髓腔内充满这些细胞时,这些细胞并不直接侵犯骨质。其作用机制是增殖的Gaucher细胞使骨髓腔容积相对减少,根据硬罐原理,在骨髓腔内的Gaucher细胞使骨髓内压升高,骨内血流减少。骨小梁对缺氧的反应是骨细胞增殖或内窒息死亡。其结果是骨髓腔扩大,骨质疏松或硬化增殖(图5-88,图5-89)。

图5-88 戈谢病性股骨头坏死

引自:Davidson JK. Aseptic necrosis of bone, 1976:87

图5-89 戈谢病骨髓被Gaucher细胞替代

(二)临床表现

戈谢病自幼年发病,以肝、脾大,皮肤色素沉着,眼球结膜出现黄斑为特点。然而,骨坏死的症状出现较晚于全身症状,可在儿童或青春期发病。其症状与急性骨髓炎相似,患者表现为剧痛、发热和白细胞升高等。局部出现红、肿、热和压痛等。这种危象每次可持续几天或几周,然后自然缓解。发病的部位常见于股骨下端、骨盆、肋骨、指(趾)骨和椎骨等,少数累及颅骨。有作者报道发生病理骨折。

(三)影像学表现

X线检查在早期可为阴性,但骨骺出现膨大,随着病情的发展骨骺明显膨大呈烧瓶状或锥状。骨髓腔骨质疏松,斑片状囊状破坏,周边有硬化增生,因而呈蜂窝状外观。在骨皮质区多呈现平行于皮质的硬化带,而皮质的外侧有花边状新骨形成。若股骨头出现坏死,则与特发性骨坏死的X线表现相同。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赖于典型的病史,骨髓活检出现大量的Gaucher细胞而确定。

Ficat的典型病例:一位23岁女性,1944年因“肿瘤”而切除脾,无病理组织学报道。1966年门诊治疗见左腹股沟疼痛1年,近期症状加剧而被迫停止工作。左髋关节被动活动达60°屈曲。左股骨头畸形和髋关节间隙狭窄。右膝肿胀,X线示股骨内侧髁塌陷。骨髓减压和活检后证实为戈谢病,减压后3年症状明显减少。

(五)治疗

治疗原则与特发性骨坏死相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