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跖骨头坏死

跖骨头坏死

时间:2023-03-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跖骨头坏死又称Freiberg病或Freiberg梗死。由于第2跖骨长于其他跖骨,而且第2跖骨近端又被3块楔骨所包绕,活动度最小,负重时该跖骨头承受应力最大,易引起跖骨头骨骺供应血管损害,跖骨头骨骺缺血坏死时,常使经骺软骨板分布到干骺端的骨骺动脉分支血供中断,从而使干骺端亦出现缺血坏死改变。X线拍片完全正常时,病理切片可以显示骨小梁和骨髓的坏死。病变多见第2跖骨头,其次为第3个跖骨头。

跖骨头坏死又称Freiberg病或Freiberg梗死。以女性居多,好发年龄12~18岁,也见于成人。发病部位以第2跖骨头为主,其次是第3跖骨头,偶见于第4跖骨头。左右侧发病近似,10%为双侧同时发病。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Freiberg于1914年首先描述此病,并认为是外伤引起第2跖骨头的坏死。以后有许多理论相继出现,包括损伤、内分泌紊乱或感染。但目前真正的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是慢性损伤造成局部供血不足,进而导致跖骨头缺血性坏死。由于第2跖骨长于其他跖骨,而且第2跖骨近端又被3块楔骨所包绕,活动度最小,负重时该跖骨头承受应力最大,易引起跖骨头骨骺供应血管损害,跖骨头骨骺缺血坏死时,常使经骺软骨板分布到干骺端的骨骺动脉分支血供中断,从而使干骺端亦出现缺血坏死改变。另外女孩足部肌肉力量较弱,足弓较低,特别是横弓较低,造成第2、3跖骨头骨骺负重更多,这可能为本病多见于8~17岁的女孩的原因。此外,本症还可能与邻近骺板和关节软骨的骨折有关。有学者用核素扫描发现2、3跖骨头局部有核素浓缩现象,亦支持了应力性骨折学说。

(二)病理

病理切片标本常在干骺端与骺板连接部位出现显微骨折,干骺端出现反应性充血和脱钙,毛细血管穿透骺板,随之发生吸收并使坏死骨骺碎裂成多个碎片段节,最终以爬行替代方式被新骨所置换。由于反复的负重损伤,必将在坏死的骨骺内出现多处骨折。因此,当出现修复再生后跖骨头变形,如继续受伤的话,会引起关节软骨面的碎裂脱落,游离在关节腔内,最终也必然出现跖趾关节骨关节炎,关节边缘出现骨赘,骨干出现代偿性增粗肥大。

X线拍片完全正常时,病理切片可以显示骨小梁和骨髓的坏死。软骨下骨小梁的粉碎可能与关节面的塌陷和压缩有关。来自于骨膜和干骺端的血管可长入骨坏死区域。病理切片可观察到坏死骨小梁的吸收,骨的改建,骨小梁间骨髓的血管再生,骨膜下新骨形成,皮质骨增厚。此病很少完全愈合,甚至很多年后骨坏死的表现仍然存在。其他长期的影响包括:软骨碎片形成(可留在原位或移位)、继发性的关节退行性变、邻近趾骨底增生性改变。

(三)临床表现

发病与外伤、职业和劳动体位密切相关,多见于纺织工人、柜台服务员、护士等,好发年龄为13~20岁,女性居多,单侧多见。病变多见第2跖骨头,其次为第3个跖骨头。最初发病通常在生长活跃时期,出现受累跖趾关节周围疼痛、肿胀、压痛,尤其在负重或行走时疼痛剧烈,如此发作症状持续数周后缓解,以后可偶然出现瞬间的刺痛,平时无任何自觉症状达数年之久。这一种持续静止的无症状状态,可因一次运动损伤,或过度的行走而打破,跖趾关节又出现疼痛、肿胀、压痛,负重或运动后症状加剧,休息后症状减轻缓解,体检时可发现跖骨头增大,不规则有压痛,病变足趾往往处于过伸位。随病程延长,受累关节退行性变进—步加剧,以至在休息时也出现静止痛,受累关节僵硬,活动受阻。局部症状多在发病1~2.5年或以后逐渐消失,仅在剧烈活动或外伤后疼痛不适。检查患处肿胀,压痛明显,尤以跖侧按压为最。活动跖趾关节可引起疼痛,足趾背伸时疼痛加剧。

(四)影像学表现

X线表现:早期跖骨头骨骺外形正常或稍扁宽,密度均匀增高,间或有小的不规则透光区。周围骨质疏松,干骺线正常或模糊,跖趾关节间隙正常或稍宽,随着病变的进展,跖骨头呈明显增宽,扁平并呈杵状变形,关节面不规则凹陷如喇叭口状,边缘模糊或有硬化,凹陷区出现形状不规则的坏死游离碎骨片,密度高而不均匀,在吸收和修补过程中碎片更为细小。骨干因骨骺破坏而变短。骨膜增生骨干增粗如杵状。跖趾关节间隙呈不规则增宽,相对的趾骨关节面可呈现不同程度的肥大性改变,也可发生骨性关节炎,关节内常遗有游离骨块。根据侧位X线照片可分:①前缘型,病变只限于跖骨头前上方,不超过前上缘的1/3;②全骨骺型,病变广泛,致跖骨头全部破坏;③中间型,病变超过前缘型,但不及全骨骺型(图5-147,图5-148)。

图5-147 第2跖骨头坏死的X线片

图5-148 第1跖骨头坏死

CT表现:早期跖骨头骨骺外形正常或略增粗,密度均匀增高,或伴有小的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区。冠状扫描或薄层扫描冠状重建图像示骨骺变扁,跖趾关节间隙正常或增宽。随病变进展,冠状扫描显示跖骨头明显增粗、扁平,骨密度增高并伴有斑点状、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区,或以软组织密度区为主伴较正常骨松质密度更高的骨块影。关节面平直、凹陷、中断、缺失或不规则。病变区与正常骨交界处模糊或存有高密度硬化带。跖骨长度变短,骨干增粗。跖趾关节间隙不规则增宽,相对的趾骨关节面可呈不同程度边缘增生和肥大。晚期,病变可进展为退行性骨关节病(图5-149)。

图5-149 跖骨头坏死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跖骨头(骨骺)增粗,骨密度增高,关节面平直、凹陷或碎裂,而关节间隙正常或增宽是本病特点,根据X线表现可以确诊此病。

本病需与退行性骨关节病相鉴别,后者早期即可出现关节间隙变窄和关节边缘骨赘形成,无明显跖骨变短。偶尔其他一些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痛风等,可有跖骨头坏死碎裂,关节畸形的表现,但是它们有其他一些放射学特征可被鉴别。某些人由于骨化变异,第2跖骨头关节面可轻度变扁,伴有关节间隙增宽,类似Freiberg梗死的表现。

(六)治疗

青少年发病应采取保守治疗。急性早期阶段,可使用小腿石膏固定2~3个月,腋杖行走,以便局部休息,避免或减少局部负荷,以最大努力减少局部畸形的发生。石膏去除后,可穿前足弓垫的鞋子,使负重点后移达数年之久,直至症状消失。后期发作时也可制动、休息、鞋垫、关节腔内注射技术。

成年病人出现跖骨头膨大,关节面不平整,骨赘增生压迫趾神经引起疼痛者,可将骨赘及游离体切除,亦可行跖骨头切除,邻近趾骨受累,可行跖趾关节切除术,其他手术方法还有跖骨头凹陷性裂片的抬高及缺损进行骨移植(Smillie方法);切除近节趾骨基底部并行第2与第3趾并趾方法(Trott方法);跖骨头背侧迈似楔状的截骨(Gauthier 与Elbay方法);关节清创并跖骨头重塑形(Freiberg与Manr方法)。也有作者行跖骨头切除硅胶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术,疗效满意。

1. 跖骨头切除术

手术方法: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切开腱膜,将趾长肌腱向一旁拉开,显露其下的跖趾关节。切开关节囊,显露跖趾关节。骨膜下剥离显露跖骨颈部。于跖骨颈部引入线锯,锯断跖骨头。如果对应趾骨基底部亦有病变,则将其近1/2切除。冲洗切口,逐层缝合关闭切口。膝下石膏托固定2周,之后拆线去除石膏托,逐渐行走锻炼。

2. 病变跖趾切除术

手术方法:于受累的跖骨底做一椭圆形切口,以切口两旁的跖骨为界,切口远端稍变窄至趾蹼的患趾边缘,之后转至足背,向近端延伸约2.5 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骨膜下剥离受累跖骨,切断止于该趾的所有肌腱,结扎所遇到的跖血管,锐刀切断支配该趾的神经,于跖骨基底部将其横断。术中彻底止血,缝合因切除跖骨后遗留的腔隙,将两边的跖趾关节囊拉拢缝合,切除多余的皮肤后,缝合切口。术后局部绷带加压包扎,3周后逐渐负重。

3. 关节清创并跖骨头成形术

手术方法:跖趾关节外侧缘弧形切开,显露伸肌的扩张部,结扎足背侧的网状静脉,显露跖趾关节上方整个伸肌扩张部。于趾短伸肌与趾长伸肌结合部切断趾短伸肌。切除趾长伸肌外侧的腱帽,将肌腱牵向内侧。纵向切开关节囊,显露跖趾关节。将关节囊向两侧拉开,锐性分离,显露跖骨头。切除骨软骨碎片,然后牵拉足趾,使其极度地屈曲,显露整个跖骨头。必要时切开双侧副韧带,以达到彻底显露,清除所有游离的碎片,炎性滑膜亦可切除。如果跖骨头已塌陷,通过切除关节软骨修整其轮廓,跖侧的骨赘也要清除,跖骨头表面通常在背侧与中央塌陷,可环形切除3~4 mm的骨组织,达到修圆跖骨头的目的。冲洗关节,屈伸关节,保证关节面光滑后,彻底止血,用可吸收线缝合关节囊。患肢抬高48 h,2周时拆除皮肤缝线,4周之后穿木底鞋行走后可穿宽鞋尖的鞋子,同时可主动活动该跖趾关节。

4. 带血管蒂跖骨瓣逆行转位术

手术方法:以第2跖骨为轴,做S形切口,近端起于第2跖楔关节,远端至第2跖趾关节远侧。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在第1跖骨间隙骨间肌表面找到第l跖背动脉,该血管如属于I型可以采用,Ⅱ型可选用第2跖背血管,切开第1或第2跖骨近段背侧的软组织直达骨膜,用骨刀或摆锯切取1.0 cm× 0.6 cm×0.5 cm骨瓣。切断结扎第1或第2趾蹼。显露第2跖骨头,清除关节腔中的碎骨块及增生骨赘,切除增生的滑膜,修整跖骨头,使之光滑,于第2跖骨头颈交界处,凿一骨洞,向头内深入约0.6 cm,挖除头内死骨及肉芽组织,从跖骨近端取少量骨松质充填空腔,将骨瓣嵌入洞内,骨膜与周围软组织缝合。术后石膏托固定2个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