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五行与五脏

五行与五脏

时间:2023-03-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五行存在生克关系,内经关于五行相克的内容,记载如下:《宝命全形》“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这种五脏相生关系,内经所述仅此而已,并没有在内经所研究的大量生理学、病理学和病因学中得到应用。后人虽然把五行对应五脏的生克讲得比较多,却没有形成有价值的理论,临床意义也很小。在五行天人感应理论中,大量的是与阴阳配合,而且这部分也是内经中比较艰深的理论,我们自然不能回避。

内经五行理论主要在于五行对应五脏,其对应关系排列于下。

五行存在生克关系,内经关于五行相克的内容,记载如下:《宝命全形》“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

内经的确应用这种相克关系于五脏间,《玉机真脏》“五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病之且死,必先传行,至其所不胜,病乃死。此言气之逆行也,故死。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气舍于肾,至肺而死。心受气于脾,传之于肺,气舍于肝,至肾而死。脾受气于肺,传之于肾,气舍于心,至肝而死。肺受气于肾,传之于肝,气舍于脾,至心而死。肾受气于肝,传之于心,气舍于肺,至脾而死。此皆逆死也”,这段经文中用了五行的生克关系,以肝为例,由木生火,故肝(木)受气于心(火),木克土,故肝传之于脾(土),水生木,故气舍于肾(水),金克木,故至肺(金)而死。即满足“五脏受气于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病之且死,必先传行,至其所不胜,病乃死。”内经这些理论显然具有天人感应的成分,不为临床所支持,后代医家经常使用五脏间的相克关系,但是这种理论不管在中医病理学、病原学或者生理学上都没有形成重要的理论,从而是无足轻重的理论。

五行的相生关系,《阴阳应象》“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肺主鼻。”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

描写了“肝生筋,筋生心”、“心生血,血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后人都理解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种五脏相生关系,内经所述仅此而已,并没有在内经所研究的大量生理学、病理学和病因学中得到应用。内经所研究的五行理论,几乎都属于天人感应范畴,从而整个五行理论的医学意义是很低的,无怪仲景几乎绝口不谈五行。后人虽然把五行对应五脏的生克讲得比较多,却没有形成有价值的理论,临床意义也很小。

在五行天人感应理论中,大量的是与阴阳配合,而且这部分也是内经中比较艰深的理论,我们自然不能回避。下面我们加以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