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患者应学会血糖监测的记录:能够根据病情或医生建议的时间进行监测并及时记录。良好的血糖监测记录应包括每天血糖监测的时间、血糖值;饮食摄取量及进食时间;运动量及运动时间;用药量与时间,特别是胰岛素量与注射时间及一些特别事件的记录,如腹泻、发热等。通过自我监测血糖,了解影响血糖结果的常见因素,分析血糖波动的原因,学会准确的判断处理。
(2)了解指血血糖与静脉血糖的区别:相信从监测角度来看,使用快速血糖仪进行血糖测定是可靠的。指血血糖测定不作为糖尿病的诊断。快速血糖仪测试的指血血糖是毛细血管血(全血),由于全血中含有有形的细胞成分,测得的血糖值一般要比血浆糖或血清糖的数值低15%左右。但同样受到进餐与空腹的影响,一般认为在空腹时静脉全血与毛细血管血的血糖值相似,略低于静脉血浆血糖;餐后则静脉血浆与毛细血管血糖相似,而略高于静脉全血血糖。有学者经过一定数量统计分析后,认为毛细血管血糖应比静脉血糖低10%。进食后一般认为动、静脉差和全血、血浆差两者抵消,结果几乎相等。从监测角度来看,使用快速血糖仪进行血糖测定是可靠的。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中,在服糖后2小时的指血血糖与静脉血糖值是相同的,而不像空腹时指血血糖较静脉血糖低。
(3)按计划监测,多点监测:多点监测,即不同时间的血糖监测。理想的血糖控制目标应该是全天的血糖达标。有些患者仅仅监测空腹血糖或早餐后的血糖,这是不够的,不能满足治疗要求。对血糖控制相对稳定的患者,空腹和早餐后2小时的血糖基本上可以代表全天的血糖。使用胰岛素治疗不稳定的糖尿病患者,强调进行多点的血糖监测。空腹血糖不能代表或完全代表全天血糖水平,测定随机血糖是有必要的。由于血糖主要受着外源性胰岛素的控制,不论进食与否,注入的胰岛素都会发挥降糖作用,不同时间的血糖变化很大,有时其餐后血糖可低于空腹血糖。
多点监测应该是一周内测定不同时间的血糖,既可以在一天内不同时间做4次或7次血糖测定,如选择周末的一天完成4次或7次血糖测定,前提是生活起居、用药、运动同往常一样;在同样的前提下,也可以在数天内完成不同时间的多点血糖监测。如在1周的每天选择1~2次的血糖监测,周四测白天的,周五可选择晚上的监测。并不因血糖的正常波动而加重精神负担,愿意并根据自我监测结果来调整治疗计划。当怀疑血糖测定值与静脉血糖或与患者的实际感受不一致时,要求患者带上血糖测定仪到医院,由医务人员观察患者血糖自我测试的技术。
测血糖时,心态要放松,测血糖前可以聊聊天,听听音乐。测血糖前对血糖过分担心,反而影响测定的结果。过于兴奋会影响交感神经,使血糖升高。
血糖仪应状态良好,操作要正确,试纸不能过期,操作时应按要求一次滴足够的血。
冬天,应在进入室内暖和一会儿之后再测血糖,太冷的时候手指血液供应受影响,暖和一会儿,平静下来之后检测比较准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