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肾小球肾炎单纯血尿能治好吗

肾小球肾炎单纯血尿能治好吗

时间:2023-03-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急性肾小球肾炎并非细菌直接感染肾,而是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反应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弥漫性肾小球炎性病变,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肾脏疾病。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在小儿时期预后良好,罕见死亡。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为急性肾衰竭。预治感染是预防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关键,尤其是链球菌感染。在感染后2~3周内,应做尿常规检查,以便早期、及时发现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又称急性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其绝大多数是由链球菌感染引起,也可由其他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等)和病原微生物(如支原体、病毒、寄生虫等)引起。

急性肾小球肾炎并非细菌直接感染肾,而是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反应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弥漫性肾小球炎性病变,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肾脏疾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5~14岁多发,2岁以下者较少,男女比例21∶ 。

(一)临床表现

90%患者有链球菌的前驱感染史,以呼吸道及皮肤感染为主。常于上呼吸道感染后7~14d、皮肤感染后3~4周发病。多为急性起病,起病初可有发热、头晕、乏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以水肿、血尿、高血压为典型表现。

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轻重程度悬殊,轻者可无临床症状,重者除上述典型症状外可合并循环充血(呼吸急促、心率快、肺部干湿性啰音、颈静脉怒张、肝大等)、高血压脑病、急性肾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1.水肿、少尿 常为最早出现的症状,水肿从眼睑、颜面开始,而后逐渐波及全身,多为非凹陷性。大部分患儿于2~4周可自行利尿消肿。

2.血尿 几乎全部患儿均有镜下血尿,有30%~50%患儿有肉眼血尿。一般肉眼血尿持续1~2周转为镜下血尿。

3.高血压 30%~80%患儿在起病2周内血压有轻、中度升高。随水肿消退,血压也同时恢复正常。

4.蛋白尿 严重程度不一,多数患者尿蛋白不重。

(二)治疗

1.休息 急性期卧床休息2~3周,直到肉眼血尿消失、水肿减退、血压下降,卧床休息能改善肾血流,减少并发症。血沉正常后可恢复上学,但应避免剧烈运动,至尿液检查恢复正常后才可正常活动。

2.饮食 急性期有水肿、高血压者限盐,食盐每日1~2g。水肿重且尿少者宜控制液体入量,以尿量+不显性失水计算。有氮质血症时应限制蛋白质摄入,给优质蛋白,0.5g/(kg·d), 同时给予高糖类、高维生素饮食,以补足热量,既满足患儿的生长需要,又可防止自身蛋白分解。

3.抗感染治疗 抗生素治疗对于肾炎的病情及预后作用不大。但有感染灶时应用青霉素10~14d,以消除感染。对病程3~6个月或以上,病情反复且考虑与扁桃体炎症病灶有关者,可于病情稳定后行扁桃体摘除术。

4.利尿 经控制水、钠的摄入仍有明显水肿、少尿者,可口服噻嗪类利尿药。少尿、水肿严重或对噻嗪类无效者,可用强力利尿药,如呋塞米。

5.降压 轻度高血压者只需限制水、钠的摄入及卧床休息,血压多能自行下降。经上述措施及利尿后血压仍高者,应给予降压药,首选硝苯地平。对于急剧的高血压或并发高血压脑病者,可用二氮嗪。

(三)预后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在小儿时期预后良好,罕见死亡。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为急性肾衰竭。儿科患者进入慢性肾炎过程者少见。

(四)预防

预治感染是预防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关键,尤其是链球菌感染。平日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注意清洁卫生,避免或减少呼吸道及皮肤感染。一旦发生感染(如咽喉炎、扁桃体炎、中耳炎、脓皮病等),应及时并彻底治疗。在感染后2~3周内,应做尿常规检查,以便早期、及时发现急性肾小球肾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