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尿液检查
患者应了解肾的基本结构和生理知识,定期进行尿液和血液及相关肾超声检查。最简单易行的是进行尿常规检查,在各级医院均可进行。
1.收集尿液的时间 任何时间排出的尿都可以做常规化验检查 一般肾脏病患者为观察前后结果则规定一律采用清晨起床后第一次尿液送检。
2.送检尿量 一般5~10ml。如要测尿比重则不能少于50ml;不要把非尿成分带入尿内,女性患者不要混入白带及月经血;男性患者不要混入前列腺液等。
3.尿液检查结果
(1)尿蛋白(PRO)参考值:阴性或微量,表示为(-)。
(2)隐血(BLD)正常为阴性,表示为(-)。
(3)酮体(KET)参考值:阴性,表示为(-)。
(4)葡萄糖(GLU)参考值:阴性,表示为(-)。
(5)胆红素(BIL)参考值:阴性,表示为(-)。
(6)尿胆素(URO)参考值:弱阳性,表示为(士)。
(7)亚硝酸盐(NIT)参考值:阴性,表示为(-)。
(8)酸碱度(pH)参考值:5.0~6.5。
(9)白细胞(LEN)参考值:阴性表示为(-)。
(10)尿比重参考值:1.010~l.030。
如果出现尿检异常,或尿量、尿色、尿味、排尿异常一定要向专科医生咨询,及时治疗,防止延误病情。
(二)每日尿量观察的指标
出现尿量异常常提示肾功能损害。
1.少尿 24h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ml称为少尿:24h总尿量少于100ml称无尿或尿闭。其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种。
(1)肾前性: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休克、严重脱水或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心力衰竭、肾动脉栓塞及肿瘤压迫等。
(2)肾性:如急慢性肾炎、急性肾功能不全少尿期、各种慢性疾病所致肾功能不全等。
(3)肾后性:各种原因所致的尿路梗阻。
2.多尿 24h尿量超过2 500ml者称为多尿。暂时性的多尿见于饮水过多或应用利尿药后,病理性多尿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1)内分泌功能障碍:如尿崩症、糖尿病、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等。
(2)肾疾病:如慢性肾炎、慢性肾炎后期、急性肾衰竭、高血压性肾病等。
(3)精神性多尿:常伴有尿次数增多。
(三)肾脏病在哪些情况下会出现恶心、呕吐
恶心、呕吐是消化功能失调的表现。有些肾脏病患者一恶心、呕吐就认为自己血尿素氮增高了,是得了尿毒症,精神很紧张,其实引起恶心、呕吐的原因就很多,并非都是尿毒症。肾脏病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常见原因如下。
1.肾病综合征 由于丢失大量蛋白质,形成低蛋白血症,不仅患者肢体出现水肿,而且胃肠道亦呈现水肿,消化系统功能失调,临床可见恶心、呕吐及腹泻。中医学认为是湿浊中阴、胃失和降。一旦尿量增加,则胃肠道水肿得以缓解,恶心诸症随之减轻。
2.低钠血症 低钠血症时,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患肾脏病时各种原因皆可引起血清钠低于130mmol/L。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水在体内潴留或过量输液而致稀释性低钠血症。
(2)长期忌盐。
(3)代谢性酸中毒时细胞外钠转移到细胞内。
(4)某些间质性肾病、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减退,钠由尿排出增多。
(5)长期限盐、不恰当应用利尿药等。
3.代谢性酸中毒 慢性肾衰竭患者由于酸性代谢产物不能正常排出,遂蓄积体内,形成酸中毒。通过检测血pH以及血二氧化碳结合力即可得知酸中毒的程度,酸中毒时,患者可出现叹息样呼吸、恶心及呕吐等。
4.药物反应 肾脏病应用环磷酰胺治疗后,患者常出现恶心、呕吐,这是药物损害肝脏功能引起的,从用药史及检测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可做出正确的判断,停用环磷酰胺后,肝功能渐渐恢复,恶心、呕吐亦随之消失。
5.慢性肾衰竭 尿素在胃肠道被细菌的尿素酶分解为氨后,刺激胃肠道黏膜产生炎症或溃疡。尿毒症毒素特别是中分子物质等影响细胞代谢,导致细胞水肿.肾脏功能减迟影响胃泌素的排泄和失活.形成高胃泌素低胃酸的情况等因素,均可导致消化功能失调,出现恶心、呕吐。
通过临床观察,消化系统症状的轻重,与肾脏功能毁损的程度及尿素氮数值的高低基本是一致的。临床可根据贫血、血肌酐升高、血尿素氮升高3项指标得知是慢性肾衰竭。即使是慢性肾衰竭出现的恶心、呕吐:也不必过分紧张,及时就诊,及时干预,可尽快缓解病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