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医药生物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药物层出不穷,但人类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许多重大难题。
(一)药物疗效个体差异大总有效率存在差异
在临床上的药物治疗中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引起个体差异的潜在原因主要有:发病机制、疾病的轻重程度、药物相互作用、个体的年龄、性别、营养状况、肝肾功能、伴发疾病等。但当两个疾病诊断相同且身体一般状况相近的病人,在给予相同的药物治疗后,检测血药浓度相近,但其最终的治疗效果与其他的反应依然相差甚远,按传统的药动学、药效学很难解释这种现象,这与个体遗传差异有直接关系,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几种常见疾病的临床药物治疗有效率存在很大差异,见表3-1。
表3-1 不同类型疾病及临床有效率
(二)药物的不良反应严重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各国住院病人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0%,其中5%的病人会因为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而死亡。在全世界死亡的病人中,约有1/3的病人死于用药不当,药品不良反应致死占社会人口死因的第4位。在国内每年5 000多万人次的住院病人中,超过500万的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过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每年导致24万例病人死亡,是目前19种主要传染病所致死亡人数的11倍。临床上可见同种疾病的病人对相同的药物可以产生不同的反应:有人表现出高度敏感性,或容易产生不良反应;有的却表现为耐受性,这是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
不良反应是造成药物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慢性疾病的治疗。在临床用药中,不同病人使用抗血栓药华法林的剂量可以相差20倍,使用抗血压药普萘洛尔的剂量可以相差40倍,使用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左旋多巴的剂量可以相差60倍之多。当临床上采用统一剂量给药时,对于某些病人来讲,药物极易在体内发生蓄积而出现不良反应。个体间药物反应的差异以及不良反应问题已然成为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20世纪60年代中期,临床药学工作者逐步开展按药动学参数给药、治疗药物监测和药物信息服务等临床药学研究,但是有许多病例的药物不良反应是药动学原理不能解释的。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与分子药理学,特别是基因组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的不同反应,大多源于基因的差异。从人类根本上遗传基因的角度分析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从而用基因检测的方法指导临床的用药方式,对不同基因型的病人给予不同种类的药物或者给予不同剂量的药物,制定出符合病人个体的用药方案。这是临床用药的最终奋斗目标。
从理论上讲,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源于遗传药理学和药物基因组学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