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梅毒性脑膜炎青霉素过敏怎么办

梅毒性脑膜炎青霉素过敏怎么办

时间:2023-03-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病毒性脑膜炎对症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措施。细菌性脑膜炎则主要采取病原治疗。1.治疗原则 治疗细菌性脑膜炎时,大多数抗感染药物均需大剂量静脉给药,是否早期、大量应用抗生素与预后密切相关。一般不推荐鞘内给药,但使用不能透过血脑屏障的抗感染药物治疗细菌性和真菌性脑膜炎时,少数病人需要鞘内给药。皮质类固醇治疗急性脑膜炎的作用仍存在争议。

脑膜炎(meningitis)是一种主要由多种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软脑膜炎症,以脑脊液中白细胞数异常增高为特征。临床表现为头痛、发热和呕吐,也可以出现意识障碍或昏迷。本病患病率和病死率都比较高,因为中枢神经系统缺乏免疫系统抵御外来感染,再加上常用的抗感染药物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到达感染部位,因此感染症状较重,药物治疗有一定的困难。常见致病菌有脑膜炎奈瑟球菌、肺炎链球菌、单核细胞增多性利斯特菌、b型流感嗜血杆菌。G-杆菌中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沙门菌属、变形杆菌、假单胞菌属等,也可以引起本病。B组链球菌、单核细胞增多性利斯特菌和G-杆菌是新生儿脑膜炎的重要致病菌。

(一)诊断

可通过培养或病理检查发现。脑脊液革兰染色或快速抗原试验可立即作出病原学诊断。血常规检查:WBC明显增加,中性粒细胞通常占90%以上。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压力可达1.76kPa(180mmH2O)以上;WBC(100~1 000)×106/L,以多核细胞为主,随病情的发展单核细胞可逐渐增多。

(二)治疗

一般治疗主要是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水分和热量,保持室内空气湿润,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等。病毒性脑膜炎对症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措施。细菌性脑膜炎则主要采取病原治疗。

1.治疗原则 治疗细菌性脑膜炎时,大多数抗感染药物均需大剂量静脉给药,是否早期、大量应用抗生素与预后密切相关。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美罗培南和青霉素等均为有效药物。氯霉素、复方磺胺甲唑和甲硝唑均能透过血脑屏障。氨基糖苷类、克林霉素、红霉素和一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能很好透过血脑屏障,故对脑膜炎无效。一般不推荐鞘内给药,但使用不能透过血脑屏障的抗感染药物治疗细菌性和真菌性脑膜炎时,少数病人需要鞘内给药。

皮质类固醇治疗急性脑膜炎的作用仍存在争议。在用抗感染药物前先给一次地塞米松可减少儿童脑膜炎的并发症,而在成人及新生儿中的上述疗效尚未证实。

2.致病菌或其药敏结果不清者的抗感染药物治疗 经验性抗感染药物治疗应覆盖三种最常见的致病菌。对3个月~15岁年龄组的病人,除非为免疫抑制者,利斯特菌感染在该年龄组并不常见,可不用青霉素。常用药物如下:

头孢噻肟2g,静脉滴注,q6h;或头孢曲松2g,静脉滴注,q12h,疗程7~10d。

加用青霉素G 320万U,静脉滴注,q4h;或加用氨苄西林2~3g,静脉滴注,q6h,疗程7~10d。

一旦鉴定出致病菌并获得细菌药敏试验结果,应调整抗感染方案。

3.已知致病菌及药敏试验结果者的抗感染药物治疗

(1)b型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

①治疗:头孢噻肟2g,静脉滴注,q6h;或头孢曲松2g,静脉滴注,q12h,疗程7~10d。如致病菌对青霉素敏感,可用氨苄西林2~ 3g,静脉滴注,q4h~q6h,疗程7~10d。

②预防:最易感人群为2岁以下小儿,75%的感染病例发生在接触后6d内。未接受预防用药的人群,与病人接触后至少1个月内仍有被感染的危险。预防用药通过清除定植在鼻咽部的致病菌达到预防传播的目的。

需要抗感染药物预防的人员包括:如怀疑接触传染源的人员在2岁以下,怀疑接触者及所有家庭接触者。如怀疑传染源的人员在2岁以上,怀疑接触者及全部家庭接触者(包括4岁以下未接受全程预防接种者)。

(2)奈瑟球菌脑膜炎

①治疗:青霉素G 320万U,静脉滴注,q4h,疗程5~7d。对青霉素过敏病人可给予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疗程5~7d。

②预防:需要抗感染药物预防的人员包括怀疑接触传染源人员,除非已用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治疗者;所有家庭接触者;其他与鼻咽部分泌物接触者如密友、保健工作者;托儿机构密切接触者;近期军营密切接触者。

(3)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在青霉素和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药敏结果回报前,可采用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治疗。对头孢菌素耐药菌流行地区的经验性抗菌治疗应采用头孢噻肟和万古霉素联合方案。

①对青霉素敏感菌株(MIC<0.125mg/L):青霉素G 320万U,静脉滴注,q4h,疗程10d。病情严重者疗程可能需3周。

②对青霉素相对耐药的菌株(MIC 0.125~1mg/L):对青霉素相对耐药菌株的发生率日益增加。如其对头孢噻肟的MIC≤0.5mg/L,则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的疗程为10d,剂量同b型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的剂量。

③对青霉素耐药的菌株(MIC>1mg/L)或头孢噻肟耐药菌株:偶见耐药菌株,其治疗是个问题。联合治疗包括大剂量万古霉素和利福平,联合治疗是可能有效的治疗方案。

(4)单核细胞增多性利斯特菌脑膜炎:青霉素和阿莫西林疗效相仿。现有证据表明,如加用复方磺胺甲唑则更好。对青霉素过敏的病人可单用复方磺胺甲唑,疗程经常需延长,甚至达3~6周。加用氨基糖苷类的作用尚不清楚。

复方磺胺甲唑2片,口服,q6h(儿童剂量:TMP 5mg—SMZ 25mg/kg,最大剂量为TMP 160mg—SMZ 800mg)。加用青霉素G或氨苄西林。

(5)院内获得性脑膜炎:建议采用下列经验治疗方案,应根据脑脊液革兰染色和培养结果进行调整。

万古霉素1g,静脉滴注,q12h;加用头孢曲松2g,静脉滴注,q12h。或加用美罗培南1g,静脉滴注,q8h。

注意:美罗培南引起癫发作的危险性较小,但个别病人也可能发生。

(6)G-杆菌脑膜炎:应根据脑脊液革兰染色和培养结果进行选择。常用头孢噻肟2g,静脉滴注,q6h;或头孢曲松2g,静脉滴注,q12h;加用美罗培南1g,静脉滴注,q8h。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