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检查目的和方案】
1.影像学检查的目的
(1)发现病变;
(2)明确病灶位置、大小;
(3)随访观察。
2.影像学检查方案
(1)超声首选,且多由B超检查偶然发现。
(2)CT和MR扫描可进一步明确诊断,应做动态增强扫描。
(3)表现不典型的患者可进一步行影像学(超声或CT)引导下穿刺活检明确诊断。
【影像诊断】
1.超声 FNH表现多变,可为等、低或高回声的均质肿块,边界较清,有占位效应,可造成肝内血管移位,病灶周围肝组织正常。仅18%的病人可见有中心瘢痕。多普勒声像图可显示一支粗大的供血动脉,并在病灶内自中心向外周呈车轮状分布。有时肿块周围可见到粗大的引流静脉。可记录到动静脉分流造成的高速多普勒脉冲信号。
2.CT
(1)平扫病灶表现为等或稍低密度肿块,密度相对均匀,较大病灶有时可见中心瘢痕呈低密度。
(2)FNH为富血供病变,增强扫描动脉期呈均匀高密度,有时可见粗大纡曲的供血动脉位于病灶周边或者从中央穿过,但是中央瘢痕不增强,呈放射状低密度影。肝门静脉期和延迟期病灶强化程度下降,逐渐与肝组织等密度而显示不清;少部分患者中心瘢痕可延迟强化。上述富血管肿块及中央放射状瘢痕是FNH的特征性表现(图2-16)。
图2-16 肝局灶性结节样增生
A.平扫CT右肝后段病灶,呈现低密度,中央为更低密度区;B.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明显强化(箭),可见中央瘢痕强化不明显;C.增强静脉期,病灶强化幅度有所下降,中央仍可见低强化的瘢痕灶;D.延迟扫描,病灶与周围肝实质呈等密度
3.MRI
(1)FNH在MRI上通常表现为均匀的信号强度,绝大部分的病灶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稍高或等信号。约6%的病灶T1WI可呈高信号,极少数病灶呈低信号。有时病灶中心或者周边可见到流空血管。中心瘢痕T1WI呈低信号,T2WI信号多变,75%表现为高信号,25%为低信号。中心瘢痕T2WI高信号可能与瘢痕内含慢血流的血管、炎性细胞浸润及水肿有关。
(2)注射对比剂后,强化方式与CT相同。动脉期可见明显强化、中心瘢痕呈放射状低信号,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等信号。中心瘢痕偶可延迟强化(图2-17)。
图2-17 肝局灶性结节样增生
A.MRI平扫T1WI,右肝病灶呈低信号,信号不甚均匀,中间可见更低信号;B.MRI T2WI右肝病灶大部分实质呈等信号,部分呈稍高信号,病灶中央可见低信号条状影;C.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明显强化,较均匀;D.增强扫描动静脉晚期,病灶强化幅度明显下降,部分呈等信号,部分呈略高信号
【结合临床】
1.流行病学及病因学 FNH是肝常见的良性病变,发病率仅次于肝血管瘤,占肝原发病变的8%。女性患者多见(80%~95%),30~40岁的年龄段好发,儿童及老年患者亦可见。口服避孕药并不直接导致FNH发生,但却与增加FNH并发症(肿瘤出血、梗死等)并导致其病情恶化加重相关,可能是促进FNH发展的一个因素。
2.临床表现 无显著的临床表现,多在尸检、剖腹手术及影像学检查中偶然发现。有症状者最多见的主诉为腹部肿块或者腹痛。疼痛常由较大病灶牵拉肝包膜或者压迫邻近脏器引起。肝功能检查多数正常。
【鉴别诊断】
1.肝细胞肝癌 一般有乙型肝炎及肝硬化病史,实验室检查可有AFP升高及肝功能异常。增强扫描呈“快进快出”表现,动态扫描静脉期病灶密度或信号减低较快,此与FNH持续较长时间的均匀强化表现不同。此外肝癌MRI呈长T1稍长T2信号,常不均匀,而FNH与正常肝组织信号相近可供鉴别参考。但是纤维板层样肝癌可在没有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有时中心也可见到纤维瘢痕结构,与FNH鉴别困难。
2.腺瘤 没有中心瘢痕的FNH影像学表现与腺瘤极为相似,鉴别困难。腺瘤主要发生于长期口服避孕药的年轻女性,停药后病灶可变小。结合病史资料可供鉴别。此外腺瘤有自发破裂出血倾向,可出现急腹症表现,CT及MRI可见到出血信号。MRI的T1WI腺瘤多为高信号,而FNH为偏低信号。此外见到中心瘢痕结构提示为FNH可能性大。
3.血管瘤 血管瘤增强后造影剂呈自外周向中心逐步强化,静脉期强化范围不断扩大。延迟期密度及信号特点基本与正常肝组织一致,有时表现与FNH相似。但是血管瘤在MRI的T2WI上呈明显的高信号,可有“亮灯泡征”,而FNH呈略高信号。
【治疗原则】
FNH是一种良性病变,没有恶变倾向,不需要外科手术,无症状者随访观察。有症状者方可考虑手术切除。病灶也很容易被完全切除。不管有无症状,都建议妇女停止口服避孕药物,病灶可能出现自发退变,但并不常见。
【临床演变与复查】
FNH尚未有恶变或者致死的报道,给予适当的定期复查即可。口服避孕药可能促使病灶进展,增加并加重发生出血破裂等并发症的可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