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学检查目的与方案】
1.影像学检查目的 ①明确胰腺病变的性质;②明确肿瘤的部位、范围;③评估治疗效果。
2.影像检查方案 超声可用于疾病的筛选,但定性困难。CT及MRI可显示胰腺病变的特征,可较准确诊断IPMT。ERCP、MRCP能准确地显示胰管的囊状扩张和囊壁结节,可准确评估肿瘤的大小和范围。MRCP无创伤性,不会引起急性胰腺炎(ERCP常见并发症),但在观察Vater壶腹乳头情况及进行胰液检查和肿瘤活检方面,不能取代ERCP,ERCP仍是IPMT的重要诊断方法。
【影像诊断】
1.超声 主胰管和分支胰管扩张呈管状或囊状无回声结构,其内混杂细小点状回声的黏液,有壁结节或分隔的囊性病变。
2.ERCP
(1)十二指肠乳头开口扩大并有黏液流出;
(2)主胰管型IPMT表现为主胰管全程显著扩张,伴胰管内不规则或乳头样充盈缺损,充盈缺损为黏液栓或乳头状肿瘤,前者多呈不定形位于管腔内,后者为边界清晰的附壁结节;
(3)分支胰管型IPMT的典型征象是对比剂充盈呈囊状扩张的分支胰管,并衬托出囊内索条状分隔与囊壁上乳头状突起;
(4)主胰管扩张可引起分支胰管逆行性扩张,分支型IPMT也可累及邻近主胰管,致局部呈轻至中度扩张;
(5)由于ERCP需逆行注入对比剂,而稠厚黏液可以堵塞管腔使对比剂不能进入主胰管远端或细小分支胰管内,造成病变显示不清或不显示,MRCP可避免上述情况。
3.CT
(1)发生在主胰管的IPMT表现为部分或广泛的主胰管明显扩张,扩张的导管内见壁结节或乳头状突起,有强化,薄层CT能更清晰地显示,肿瘤可有钙化,常伴有十二指肠乳头增大(图4-25)。
(2)分支胰管型好发于胰腺钩突部,主要表现为分叶状或葡萄串样囊性病变,也可融合呈单一大囊样肿块。主胰管可轻度扩张(图4-26)。
图4-25 主胰管型IPMT
表现为主胰管全程显著扩张伴胰管内不规则或乳头样充盈缺损。A.CT平扫;B.CT增强动脉期;C.肝门静脉期,胰管显著扩张,增强后未见明显强化结节;D.MRCP图像,主胰管全程显著扩张;E、F、G.MRI T2WI,胰管扩张,内信号不均匀;H.MRCP冠状位薄层图像,显示胰尾结节状充盈缺损(箭)
(3)混合型表现为胰腺钩突部分支胰管扩张合并主胰管扩张,也可表现为体尾部分支胰管和主胰管扩张的组合。
(4)如肿瘤内出现>10mm的实性结节、主胰管扩张>10mm、弥漫性或多中心起源、壁内钙化及糖尿病临床症状,应高度警惕,提示为恶性IPMT。
4.MRI、MRCP MRI的形态学表现类似CT,扩张的主胰管和分支胰管T2WI呈明显高信号,管腔内乳头样突起和囊性病变内索条形分隔呈相对低信号。MRCP图像类似ERCP,它可从不同角度观察主胰管扩展的情况,纡曲扩张的分支胰管的数目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且不受稠厚黏液的影响,显示囊状扩张的分支胰管的数目明显多于ERCP,测量其大小也更真实可靠(图4-25D)。
【结合临床】
1.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是一种发生在胰腺导管内的肿瘤,发病率低,占所有胰腺肿瘤的2%~7%。肿瘤来源于导管上皮,呈乳头状生长,分泌黏液,引起主胰管和(或)分支胰管进行性扩张。根据肿瘤发生部位分①主胰管型;②分支胰管型;③混合型。以胰头和钩突部多见,发生在分支胰管IPMT为良性病变,而侵犯主胰管的常为恶性。
图4-26 分支胰管型IPMT
A.CT平扫;B.CT增强动脉期;C、D.肝门静脉期,胰腺钩突部明显增大,其内可见不规则低密度影,增强后无明显强化,主胰管轻度扩张
2.胰腺IPMT是一种胰腺外分泌性肿瘤,好发于老年男性。常见症状包括腹痛,体重减轻,黄疸和脂肪泻。多数患者有反复发作的急性胰腺炎或类似慢性胰腺炎的表现,部分患者无特殊症状。
【鉴别诊断】
1.慢性胰腺炎 可见主胰管串珠样扩张,胰腺实质内粗大钙化或胰管内结石,十二指肠乳头开口多伴有炎性狭窄。而主胰管型IPMT扩张主胰管无明显狭窄段,并且扩张的主胰管内见乳头状肿块,ERCP见十二指肠乳头有黏液流出是诊断IPMT的关键。
2.胰腺癌 胰腺癌可导致主胰管远端扩张和胰腺实质萎缩,但CT增强扫描时,可见无强化或强化不明显的肿瘤,同时胰腺癌易侵犯周围的大血管。
3.胰腺黏液性囊腺瘤 分支胰管型IPMT与胰腺黏液性囊腺瘤都起源于分泌黏液的胰管内上皮细胞,前者多在主胰管旁大分支内,后者来源于胰管末梢分支,常突出胰腺表面生长。胰腺黏液性囊腺瘤可见壁结节和分隔,周围有纤维包膜,内部以囊性成分为主,主胰管一般不扩张。胰腺黏液性囊腺瘤以中年女性多见,胰腺体尾部为好发部位;而IPMT则以老年男性多见,胰腺钩突部为好发部位。
4.胰腺浆液性囊腺瘤 胰腺浆液性囊腺瘤与分支胰管型IPMT与都可表现为成簇的多发小囊状结构,但前者囊内液体密度更低,病变与主胰管不相通。
【治疗原则】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具有潜在恶性,应积极手术根治性切除,手术效果良好,即使肿瘤侵犯肝门静脉或有淋巴结转移,根治性手术也可能使恶性IPMT完全治愈。
【临床演变与复查】
IPMT预后良好。手术治疗的IPMT术后5年生存率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75%和60%。
对术后残余胰腺的监测方式包括CT、MRCP,必要时行细针穿刺抽吸活检。
(章士正 张峭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