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第三节脾淋巴管瘤(

第三节脾淋巴管瘤(

时间:2023-03-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脾淋巴管瘤是一种少见的脾良性肿瘤,常见于儿童,可单独发生于脾,也可以是系统性淋巴管瘤病或肝脾淋巴管瘤病的表现。3.脾梗死 通常呈楔形或三角形,常位于包膜下,尖端指向脾门,急性、亚急性期密度高于水,慢性期梗死灶密度很低,但局部呈萎缩性改变,不同于淋巴管瘤有一定的张力。4.脾血管瘤 延迟强化,部分不典型血供欠丰富的脾海绵血管瘤表现与淋巴管瘤相似,容易误诊。

【影像检查的目的和方案】

1.影像检查的目的 ①支持或否定临床诊断;②明确病变的范围,从而帮助确定治疗方案;③随访。

2.影像检查方案 脾淋巴管瘤常因其他原因进行超声或CT检查时偶然发现。

【影像诊断】

1.超声 典型表现为脾内多房囊性占位,直径从数毫米到数厘米不一,超声表现为边界清晰的低回声,有分隔和小房内的残片回声。

2.CT 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薄壁多房性低密度灶,边缘光整,增强扫描囊壁和分隔可见强化,液性区无增强(图5-6)。

图5-6 脾淋巴管瘤

A.CT平扫,脾内多发不规则的低密度病灶,边缘欠清,内部有细分隔;B、C、D.CT增强扫描,病灶边缘及细间隔有强化,液性区无强化,边界显示更清晰

3.MRI 囊性病灶,T1WI一般为低信号,偶因囊内出血或含蛋白样物质,T1WI呈高信号;在T2WI序列,局部扩张的淋巴间隙呈高信号,其间可见低信号条带状的纤维结缔组织间质分隔,MRI更有助于显示囊壁的实性成分。

【结合临床】

1.脾淋巴管瘤是一种少见的脾良性肿瘤,常见于儿童,可单独发生于脾,也可以是系统性淋巴管瘤病或肝脾淋巴管瘤病的表现。

2.患者常无症状,多在其他检查时偶然发现,如病灶较大,压迫邻近脏器可产生左上腹痛、恶心、腹胀等症状。并发症有出血、消耗性凝血功能障碍、脾功能亢进及门脉高压。

【鉴别诊断】

1.脾囊肿 多为单房,液清,无分隔,壁不强化。

2.脾脓肿 脓肿病灶壁相对较厚,强化较明显,病灶周围常可见充血水肿带伴有灌注增加。

3.脾梗死 通常呈楔形或三角形,常位于包膜下,尖端指向脾门,急性、亚急性期密度高于水,慢性期梗死灶密度很低,但局部呈萎缩性改变,不同于淋巴管瘤有一定的张力。

4.脾血管瘤 延迟强化,部分不典型血供欠丰富的脾海绵血管瘤表现与淋巴管瘤相似,容易误诊。增强后延迟5~10min扫描有助鉴别。

【治疗原则】

可行脾切除治疗,效果良好。

【临床演变与复查】

脾的良性病变,手术切除后,可治愈,非手术者可采用超声随访肿瘤大小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