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第三节嗜酸细胞性肠炎(

第三节嗜酸细胞性肠炎(

时间:2023-03-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影像学检查目的 ①了解胃肠道病变是否符合嗜酸细胞性肠炎,并与其他胃肠道病变鉴别;②治疗后随访,评估疗效。肠套叠呈多层同心圆样改变,肠梗阻表现为狭窄肠管近端肠管扩张。并发症有肠梗阻、肠出血、吸收不良和蛋白丢失性肠病。可行血常规、X线胃肠造影或CT复查。

第三节 嗜酸细胞性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

【影像检查的目的和方案】

1.影像学检查目的 ①了解胃肠道病变是否符合嗜酸细胞性肠炎,并与其他胃肠道病变鉴别;②治疗后随访,评估疗效。

2.影像学检查方案 X线钡剂造影可显示肠壁黏膜增粗,动力加快,功能紊乱,了解病变的部位和范围,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CT可直接显示肠壁增厚,肠套叠、肠梗阻并发症和腹水征象,是十分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影像诊断】

1.X线

(1)小肠功能紊乱:早期动力加速、排空加快,晚期动力减慢,肠管张力减低,管腔扩张,钡剂涂布不良,呈雪花状。

(2)黏膜皱襞增粗,可见结节状充盈缺损和片状溃疡,肠管边缘呈锯齿状(图9-6)。

(3)肠壁增厚,肠间距增宽,肠腔可广泛狭窄,近端肠管扩张,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压迫肠壁呈指压迹样改变。

2.CT

图9-6 嗜酸细胞性肠炎

胃肠X线钡剂造影示空回肠广泛黏膜增粗,边缘呈锯齿状

(1)肠壁增厚:空、回肠、十二指肠可同时受累,但空肠受累最多见,部分肠壁可见粗大黏膜皱襞;肠壁强化增加,水肿严重时呈分层强化(图9-7)。

(2)肠套叠、肠梗阻:肠管蠕动功能紊乱导致肠套叠,肠管狭窄引起肠梗阻。肠套叠呈多层同心圆样改变,肠梗阻表现为狭窄肠管近端肠管扩张。

(3)腹水、腹腔淋巴结肿大:为病变侵犯肠壁浆膜层及系膜淋巴结,淋巴结呈均质强化,中央坏死时呈环形强化。

3.MRI 检查应用少,MRI表现与CT相似。

【结合临床】

1.嗜酸细胞性肠炎是一种以胃肠道壁大量嗜酸性细胞浸润为特征的胃肠道炎症性疾病。

2.以空肠多见,胃浸润发生率高,或者胃和小肠同时受累,可伴有结肠、食管和肝的浸润。

3.胃肠道壁内炎性细胞、特别是嗜酸性细胞浸润,各层均可累及,主要在黏膜层及黏膜下层,常可扩展到浆膜层。

图9-7 嗜酸细胞性肠炎

A.与图9-6同一患者CT增强扫描,示广泛空回肠肠壁增厚,部分呈分层强化,可见腹水;B.冠状面重组图像可见同一表现,箭示胃窦壁亦见增厚

4.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50岁居多,男女比例相当。病因不明,半数患者与过敏有关,激素治疗有效。

5.临床表现有恶心呕吐,上腹痛,腹胀和腹泻,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并发症有肠梗阻、肠出血、吸收不良和蛋白丢失性肠病。

6.化验检查主要是白细胞增多,80%病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超过50%。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小肠Crohn病和淋巴瘤相鉴别,见肠结核一节。

【治疗原则】

1.治疗原则 去除过敏原,抑制变态反应和稳定肥大细胞,达到缓解症状,清除病变的目的。

2.治疗方案 ①饮食控制。②糖皮质激素的应用。③色甘酸二钠的应用。④手术治疗:伴有幽门梗阻或肠梗阻可考虑胃肠吻合术、胃次全切除或肠段切除。

【临床演变与复查】

本病为一种自限性变态反应性疾病,可反复发作,但多数预后良好,长期随访无恶变。可行血常规、X线胃肠造影或CT复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