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检查的目的和方案】
1.影像学检查目的
(1)明确诊断;
(2)明确病变的部位和范围,了解有无瘘管、粘连、脓肿、肠梗阻等并发症,以指导临床治疗;
(3)治疗后随访,评估疗效,监测Crohn病活动性。
2.影像学检查方案
(1)X线小肠口服钡剂造影和气钡灌肠双对比造影通过显示肠壁黏膜线形溃疡和卵石征的特征性改变及其他征象,对Crohn病的初次诊断和复查疗效具有重要价值。
(2)CT和MRI可显示病变肠壁增厚和强化增加,可显示肠管外蜂窝织炎、炎性肿块、脓肿、瘘管、肠梗阻部位和梗阻程度等并发症,不仅对Crohn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补充作用,而且对确定Crohn病的治疗方案、手术方式和复查疗效均具有重要价值。MRI更适合于孕妇、儿童、青少年等Crohn病反复发作且不宜接受射线辐射的患者的多次随访复查,评估病变的活动性。
【影像诊断】
1.X线
(1)可清楚显示肠壁纵横交错的线形溃疡、卵石征、肠腔狭窄、肠梗阻、假憩室改变、节段性病变以及各种内瘘和外瘘。
(2)肠管周围的并发症如:蜂窝织炎、炎性肿块和脓肿只能通过肠管的间距和受压变形来间接判断(图9-22)。
2.CT小肠造影
(1)肠壁增厚,以肠系膜侧病变严重;病变肠管系膜侧直小血管明显增多呈“梳征”(图9-23)。肠管强化明显,急性期肠壁水肿严重时平行于扫描层面时呈分层强化,垂直与扫描层面时呈“靶征”,病变多数累及回肠,呈多个节段。
图9-22 Crohn病
X线小肠钡剂造影显示肠壁多发线形溃疡、卵石征(A箭示)、假憩室改变、节段性肠腔狭窄(B箭示)及回肠内瘘(C箭示)
图9-23 回肠Crohn病
A.CT增强扫描,回肠多个节段肠壁增厚,强化明显;B.CT增强扫描,箭头示肠系膜直小血管明显增多,呈“梳征”
(2)侵及肠管周围脂肪组织形成明显强化的蜂窝织炎、炎性肿块及脓肿(图9-24);肠系膜血管周围可见肿大淋巴结(图9-25);当炎症穿透另一肠管或腹壁、膀胱,可形成相应的瘘管,此时瘘管之间的肠管常常黏连成团(图9-26、9-27)。
图9-24 A.CT增强扫描;B.冠状面重建图像
图9-25 Crohn病
箭示增厚肠壁,箭头示肿大淋巴结
图9-26 Crohn病小肠内瘘形成
A.CT增强扫描;B.冠状面重建图像,示回肠多个节段肠壁增厚、黏连,强化增加(箭),系膜炎性浑浊
图9-27 Crohn病
A.CT增强扫描轴位,箭示升结肠与腰大肌的瘘管,箭头示脓肿;B.冠状位图像,箭示腰大肌脓肿,箭头示增厚结肠壁
3.MRI 所见与CT相似(图9-28)。
图9-28 Crohn病
A、B分别为横断面和冠状面MRI增强扫描图像,回肠多个节段肠壁增厚,强化明显,系膜亦见明显强化
【结合临床】
1.克罗恩病是一种病因尚不清楚的胃肠道慢性炎症性非干酪性肉芽肿性疾病。
2.整个消化道均可发病,但多同时累及末段回肠和邻近结肠,其次只累及小肠。
3.病变呈节段性或跳跃性,累及肠壁全层,纵、横的裂隙溃疡将黏膜分割成鹅卵石样外观。
4.起病隐匿,病程长短不一,活动期与缓解期交替,有终生复发倾向。
5.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腹部包块、瘘管形成、黑便或血便、发热、营养障碍及肠外其他系统受累的相应症状。
【鉴别诊断】
1.肠结核 ①多继发于开放性肺结核;②结核菌素试验阳性;③主要累及回盲部,X线小肠钡剂造影可见回盲瓣受累,邻近盲肠及升结肠受累狭窄、短缩、上提,升结肠与回肠远段相连形成直线状,溃疡呈多发点状、带状和星状溃疡,病变多不呈节段性分布;④鉴别困难者,可先行诊断性抗结核治疗;⑤有手术适应证者可行手术探查,病变肠段和肠系膜淋巴结病理组织学发现干酪性肉芽肿可确诊。
2.小肠淋巴瘤 好发于回肠,X线检查可见回肠一段肠管肠壁较大的指压迹或充盈缺损,黏膜皱襞破坏,肠管可呈动脉瘤样扩张。CT示肠壁增厚而肠腔不狭窄,腹腔淋巴结肿大,与克罗恩病表现不同。
3.嗜酸细胞性肠炎 小肠以空肠多见,胃浸润发生率高,临床可有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X线小肠造影主要表现为黏膜皱襞增粗,无瘘管、线形溃疡和卵石征表现,CT示肠壁增厚,无肠管周围的脓肿和蜂窝织炎等并发症。
【治疗原则】
1.内科治疗为主,包括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药、抗菌药物等及一般支持治疗。
2.手术治疗仅对内科治疗无效、完全性肠梗阻、瘘管与脓肿形成、急性穿孔或不能控制的大出血可予病变肠段切除,但仍可复发。
【临床演变与复查】
本病可经治疗好转,也可自行缓解,但多数患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容易出现并发症,预后不佳。可行小肠X线钡剂造影或CT小肠造影了解病变活动情况,对于儿童、青少年或孕妇可考虑MRI小肠造影检查,避免射线辐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