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第一节溃疡性结肠炎(

第一节溃疡性结肠炎(

时间:2023-03-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影像学检查的目的 ①支持或否定临床诊断;②明确病变的部位和范围及分期,从而帮助确定治疗方案;③治疗后随访。2.影像检查方案 双对比结肠造影检查是本病最经济有效的影像检查方法,可明确诊断、病变累及范围等。疑有结肠中毒扩张时应行腹部平片检查,观察是否有肠穿孔,此时不宜行钡剂灌肠检查,以防穿孔。

【影像检查目的与方案】

1.影像学检查的目的 ①支持或否定临床诊断;②明确病变的部位和范围及分期,从而帮助确定治疗方案;③治疗后随访。

2.影像检查方案 双对比结肠造影检查是本病最经济有效的影像检查方法,可明确诊断、病变累及范围等。疑有结肠中毒扩张时应行腹部平片检查,观察是否有肠穿孔,此时不宜行钡剂灌肠检查,以防穿孔。

【影像诊断】

初发早期阶段病变处常有刺激性痉挛收缩,肠管蠕动增强,钡剂排空加快。黏膜皱襞粗细不均,紊乱,甚至消失;病变深入黏膜下形成潜掘状溃疡,双对比造影表现为肠壁外缘锯齿状改变,可见许多小尖刺形成,较大的溃疡形成结肠外缘向外突出呈领扣状或“T”字形龛影。炎性息肉形成时,双对比造影表现为肠管外缘毛糙或高低不平、深浅不一的小圆形充盈缺损,肠腔内见大小不等的颗粒样或息肉样充盈缺损(图10-1A、B)。晚期肠壁纤维化导致肠腔狭窄、肠管短缩,结肠袋消失,边缘僵直或浅弧形,肝曲与脾曲圆钝下移,横结肠平直或盲肠上移等。严重的纤维化,肠管充盈或黏膜相表现为病变处狭窄肠管多光滑僵硬呈铅管状。

【结合临床】

图10-1 溃疡性结肠炎

患者,女,73岁。反复发作黏液血便、腹痛2年。结肠造影显示:A.横结肠全程僵硬,黏膜破坏,有条状、小结节状隆起,肠壁不光整,有多发小龛影向外突出,与正常肠管间缓慢移行;B.局部放大图像,箭示“T”字形龛影

1.本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发生于青壮年,男女性别无显著差异。病变多发生在结肠下段、也可遍及整个结肠甚至末段回肠。

2.临床有反复发作性黏液血便、腹泻及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实验室检查大便有脓血、白细胞增多,血沉增快,低血色素性贫血。

3.纤维结肠镜检查是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通过结肠黏膜活检,可明确病变的性质。

【鉴别诊断】

1.结肠Crohn病 本病好发部位是直肠和乙状结肠,病变常为连续性,对称性分布,一般不侵犯小肠;Crohn病一般以回肠为主,可侵犯结肠,常呈节段性,不对称分布,黏膜面上呈“卵石征”表现,晚期有瘘管形成,而本病很少有类似改变。

2.结肠结核 发病部位不同,肠结核好发于回盲部、盲肠、升结肠,而溃疡性结肠炎好发于左侧结肠、直肠与乙状结肠。

【治疗原则】

主要采用内科综合治疗,纠正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氨基水杨酸制剂(柳氮磺吡啶)是治疗本病的常用药;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控制炎症,抑制自体免疫过程,减轻中毒症状,有较好疗效;免疫抑制药,适用于慢性反复发作者;对继发感染者应用抗生素控制;并发癌变、肠穿孔、脓肿与瘘管、中毒性巨结肠经内科治疗无效者均是手术的适应证。

【临床演变与复查】

病程一般呈慢性迁延过程。有反复急性发作者预后较差,轻型及长期缓解者预后良好;暴发型、有并发症或年龄在60岁以上者,预后很差。由于此病的慢性长期过程以及它的高恶变率,对10年以上病史的病例,宜每年一次钡灌造影检查或每6个月一次纤维结肠镜检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