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第一节腹膜后纤维化(

第一节腹膜后纤维化(

时间:2023-03-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病灶处于活动期时T2WI可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有强化。可以并发其他部位纤维化。增强后轻中度强化,主动脉与椎体间距增大。肠系膜淋巴结增大强有力地表明为恶性病变。2.治疗方案 手术主要是针对解除腹膜后压迫症状的手术,其中最主要的手术是解除输尿管梗阻。可应用MRI和血清碱性磷酸酶的水平作为本病消退或复发的指标,后者在症状消失后下降至正常。MRI和PET可监测病变活动性。

【影像诊断】

影像诊断的依据和要点。

1.X线检查 静脉或者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显示单侧或双侧输尿管狭窄并推压,肾盂积水;胃肠道造影显示累及十二指肠或者结肠直肠的狭窄征象;血管造影显示髂总静脉和(或)下腔静脉狭窄及阻塞征象(图11-1A)

2.CT表现 肌肉密度的软组织肿块,位于腹膜后,常见于肾门与髂动脉分叉的区间,包绕主动脉、下腔静脉和单或双侧输尿管,不推压血管,可出现肾积水征象(图11-1B~D)。

图11-1 腹膜后纤维化

A.IVP造影显示右侧肾脏积水;B~D分别为CT平扫、动脉期和静脉期,肾门-髂动脉分叉区域主动脉右前方软组织肿块,包绕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前缘光滑,平扫与腰大肌密度相似,静脉期中等强化,下腔静脉未显影,右侧输尿管受累

3.MRI表现 T1WI病灶呈低信号,T2WI根据病灶成分不同而信号不同,病灶内的纤维组织呈低信号。病灶处于活动期时T2WI可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有强化。

【结合临床】

好发年龄40~70岁,男女比为(2~3)∶1,症状无特异性,与累及的器官有关,局部症状胁背部疼痛及腹痛。全身症状:消瘦、疲乏、厌食和少尿等。部分有贫血或高血压等,可触及肿块。实验室检查可见血沉、血肌酐、嗜酸性白细胞和碱性磷酸酶升高,1/3有蛋白尿。可以并发其他部位纤维化。

【鉴别诊断】

1.淋巴瘤 腹膜后淋巴瘤分面范围很广,平扫时显示为大结节性肿块,密度不均,可伴有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肿大淋巴结融合包绕推压血管,病变范围超过肾门。增强后轻中度强化,主动脉与椎体间距增大。

2.转移性肿瘤 转移瘤缺乏纤维组织,表现为不连续的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包绕推压血管。肠系膜淋巴结增大强有力地表明为恶性病变。增强后肿块不均匀强化,呈结节状。如果有原发性肿瘤支持转移性肿瘤,肿瘤指标有助于鉴别诊断。

【治疗原则】

1.治疗原则 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

2.治疗方案 手术主要是针对解除腹膜后压迫症状的手术,其中最主要的手术是解除输尿管梗阻。药物治疗主张采用皮质类固醇(如泼尼松,75%有效)和(或)免疫抑制药(如甲氨蝶呤、硫唑嘌呤或环磷酰胺)治疗,两者联合应用效果更好。

【临床演变与复查】

一般认为本病变发展会持续许多年,故长期随访是非常必要的。可应用MRI和血清碱性磷酸酶的水平作为本病消退或复发的指标,后者在症状消失后下降至正常。MRI和PET可监测病变活动性。T2信号不高、增强扫描无强化提示病灶无活动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