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脘的正确取穴方法

中脘的正确取穴方法

时间:2023-03-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将膏药温化后,趁热敷贴在穴位上,3日换1次,脾俞、中脘可交替使用,也可一起敷贴,连续数贴效果明显。方案1:取足三里、胸8~12夹脊。任选1穴,用0.5%~1.0%普鲁卡因做穴位注射,左右各注射1~2毫升。方案2:一组取脾俞、胃俞;二组取中脘、梁门。磁强为0.05~0.15特斯拉,磁体除中脘用中块外,其他穴位用小块。

【针刺疗法】

取穴:中脘、足三里、内关、胃俞、肝俞、公孙、下脘。

操作:毫针刺,平补平泻。留针15~20分钟,间歇行针2~4次。

【耳针疗法】

取穴:胃、十二指肠、腹、脾、肝、交感、皮质下、神门。

操作:毫针中刺激,留针15~30分钟。亦可采用耳穴敷贴。

【艾灸疗法】

取穴:内关、中脘、足三里、肝俞、胃俞。

操作:适宜于胃痛隐隐,喜温喜按,纳少神疲,大便溏薄等虚寒性胃脘痛。可单用,亦可在针刺后隔姜灸、隔附子饼灸,或艾条悬灸,温针灸。每次1~2小时,每日1次。一般灸后都能迅速止痛,若坚持长时间施灸,可获良好效果。

【穴位敷贴疗法】

取穴:中脘、脾俞(双侧)。

操作:取生附子、巴戟天、炮姜、炒茴香各30克,肉桂21克,炒白芍、党参、白术、当归、吴茱萸、白茯苓、高良姜、甘草各15克,木香、丁香各12克,沉香末9克,麝香1克,前15味药磨末,用香油加热至沸后,放入药炸枯,过滤去渣,熬成膏状至滴油成珠不散为度;再加入麝香末和沉香末搅均匀,摊成膏药备用。将膏药温化后,趁热敷贴在穴位上,3日换1次,脾俞、中脘可交替使用,也可一起敷贴,连续数贴效果明显。

【穴位拔罐疗法】

取穴:一组取大椎、肝俞、脾俞;二组取身柱、胃俞、中脘。

操作:2组穴位交替使用,每次用1组,采用刺络拔罐法,每日或隔日1次。

【穴位埋线疗法】

取穴:方1取脾俞、胃俞、足三里、中脘;方2取中脘、上脘、梁门、上巨虚。

操作:一般采用穿刺针埋线法或埋线针埋线法,每隔20日1次,连续3~6次。

【穴位注射疗法】

方案1:取足三里、胸8~12夹脊。任选1穴,用0.5%~1.0%普鲁卡因做穴位注射,左右各注射1~2毫升。

方案2:一组取脾俞、胃俞;二组取中脘、梁门。一般选用胎盘注射液、维生素B1(100毫克/2毫升)、当归注射液等,疼痛严重者可选用1%普鲁卡因、硫酸阿托品(0.5毫克/毫升),合并幽门梗阻呕吐、呃逆者,可用复方冬眠灵2毫升,每次取1组穴位,每穴注射药液0.5毫升,每日1次,两组穴位交替使用。

【穴位磁疗法】

方案1:(治疗实证)

取穴:中脘、内关、足三里、阳陵泉、太冲等。

操作:每次取3~5穴,以S极敷贴为主,如与饮食有关加合谷、三阴交等穴。磁强为0.05~0.15特斯拉。中脘用中块磁体,其他穴位用小块磁体。

方案2:(治疗虚证)

取穴:虚证病症较重、较久,消瘦面黄,宜取脾俞、胃俞、内关、中脘、足三里等穴。

操作:每次取3~5穴,以N极敷贴为主。磁强为0.05~0.15特斯拉,磁体除中脘用中块外,其他穴位用小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