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儿支气管炎引起的发烧怎么解决

小儿支气管炎引起的发烧怎么解决

时间:2023-03-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螺菌又称为鼠咬热螺旋体。人类多由家鼠咬伤而得病。当家鼠咬人后小螺菌由伤处侵入人机体内,故病原体来自带菌鼠牙龈的液体或口腔的损坏处。念珠状链杆菌为革兰阳性,除因鼠咬而感染外,也可由随感染菌的牛奶而传播。2.对因治疗 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对小螺菌及念珠状链杆菌引起的鼠咬热有良好的作用。

鼠咬热是人鼠共患疾病。最初只在鼠中相互感染,人因被鼠咬而受感染是由小螺菌感染所致。临床特征为回归热型发热,全身毒血症,硬结样溃疡、皮疹及局部淋巴结肿大。

另一种鼠咬热是由念珠状链杆菌所致,临床表现为间歇热,红斑性皮疹和多关节炎。

一、发病原因与病理机制

小螺菌又称为鼠咬热螺旋体。人类多由家鼠咬伤而得病。当家鼠咬人后小螺菌由伤处侵入人机体内,故病原体来自带菌鼠牙龈的液体或口腔的损坏处。多发生在长江以南诸省市。念珠状链杆菌为革兰阳性,除因鼠咬而感染外,也可由随感染菌的牛奶而传播。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沿淋巴侵入局部淋巴结,在此繁殖而引起局部淋巴结炎。以后又侵入血流形成菌血症,而出现临床症状的急性发作。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

1.小螺菌所致鼠咬热 潜伏期2~3周,起病急,在已痊愈的伤口部位出现疼痛、紫色肿胀、水疱及坏死,逐渐形成下疳样溃疡。上面附有黑痂,同时伴有淋巴管或淋巴结炎。此时患儿可有寒战、高热,可达40℃以上,并有头痛,肌肉和关节疼痛等全身毒血症症状。皮疹很典型,于发热时出现,呈暗紫色斑点状,丘疹状或结节状,多见于四肢及躯干部,可有肝、脾大。严重者,小儿可出现呕吐、腹泻和血便,甚至发生昏迷、抽搐、颈强直等脑膜炎样症状。

2.念珠状链杆菌性鼠咬热 潜伏期短,可在1~5d,起病急,患儿发热。大些的孩子可表现出寒战、头痛、背痛、关节痛。发热呈间歇型或不规则,1~3d好转,以后不复上升。

诊断要点:根据鼠咬伤史及临床特征,结合实验室检查,在发热期的血液涂片,淋巴结内容物内可找到病原体,作为诊断依据。

三、治疗

1.对症治疗 发热的小儿可用退热药,如小儿氨酚黄那敏(护彤)、布洛芬颗粒(安瑞克)或小儿退热栓(肛内放置);如出现小儿抽搐时,可用解痉镇静剂,地西泮(按体重计算用量)肌内注射。

2.对因治疗 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对小螺菌及念珠状链杆菌引起的鼠咬热有良好的作用。链霉素对病原体虽然有效,但禁用对儿童有耳毒、肾毒作用的药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