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年糖尿病人打胰岛素的最佳食谱

老年糖尿病人打胰岛素的最佳食谱

时间:2023-03-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老年糖尿病是指年龄在60岁以上的患者所患的糖尿病,其中一部分是在进入老年期,即在60岁以后发病并确诊的;另一部分是60岁以前确诊,而后进入老年期的患者。由于人类寿命的不断延长,糖尿病得以有效控制者仍可以长寿,因此,老年糖尿病的治疗不应受年龄限制,应与中青年一样积极治疗,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约有30%的患者只需要单纯的饮食疗法即可控制。

(一)老年糖尿病的概况

老年糖尿病是指年龄在60岁以上的患者所患的糖尿病,其中一部分是在进入老年期,即在60岁以后发病并确诊的;另一部分是60岁以前确诊,而后进入老年期的患者。

空腹及餐后2h血糖的测定不但能最直接地反映出人体血糖是否正常,还能间接反映机体中胰岛素的水平。空腹血糖可反映血液中胰岛素的基本水平;进餐后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使胰岛素在血液中浓度上升,以降低过高的血糖。正常人餐后分泌的胰岛素足以使餐后2h血糖一般<7.81mmol/L(140mg/ml),而糖尿病患者则不能,其血糖在不用药的情况下,餐后2h血糖往往≥11.1mmol/L(200mg/dl),如果餐后2h血糖为7.8~11.1mmol/L(110~200mg/ml),则说明糖耐量减低,故餐后2h血糖可以间接地反映胰岛素B细胞的储备功能水平。

(二)老年糖尿病的特点

糖尿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老年糖尿病与其他年龄段的糖尿病患者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 老年糖尿病绝大多数(95%以上)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在病程的进展中少数患者需用胰岛素治疗。

2.易发生非酮症高渗综合征 老年人由于抵抗力减弱,易导致感染,口渴感减弱而使饮水量大大减少;加上某些药物如普萘洛尔(心得安)、苯妥英钠、西咪替丁(甲氰咪胍)等可抑制胰岛素分泌。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综合征可引起神经细胞脱水,导致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如抽搐、失语、昏睡等,严重者可导致昏迷。

3.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及乳酸性酸中毒 老年酮症酸中毒也常在感染等应激情况下而诱发。乳酸性酸中毒也常发生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主要原因是老年人常有心肺、肝、肾功能减退,服用双胍类降糖药,尤其是苯乙双胍(降糖灵)后易引起组织缺氧、乳酸产生增多、排泄障碍,预后不良。

4.易发生低血糖反应 低血糖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常见急性并发症之一。血糖低于3.6mmol/L(65mg/dl)称为低血糖。低血糖的诊断标准为Whipple三联征:①有低血糖症状;②血糖低于3.6mmol/L;③给予糖类后症状缓解。但老年人低血糖患者症状表现不典型,应注意。应用胰岛素或口服磺脲类降糖药,尤其是格列本脲(优降糖),有时可导致严重的低血糖反应,原因是老年人胰岛素拮抗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素的释放减少。低血糖的主要症状为乏力、心慌、手抖、头晕、饥饿、烦躁、抽搐、焦虑,严重低血糖对神经系统影响很大,可发生昏迷(低血糖昏迷),昏迷6h以上可造成不可恢复的脑组织损坏,甚至死亡,即使抢救过来也是植物人。

5.症状不典型者多 糖尿病患者的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减轻,而老年患者“三多一少”症状常不明显,大约2/3的患者缺乏这种典型表现而被忽视。不少患者是在常规检查身体或患其他疾病到医院就诊时意外发现的。

6.化验结果多不典型 一般糖尿病患者尿糖呈阳性,空腹血糖高。而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尿糖可呈阴性或空腹血糖正常,只有餐后血糖升高或尿糖呈阳性,或做糖耐量实验异常,极易误诊。

7.并发症多 老年糖尿病患者大多并发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白内障和神经炎。有些老年人常是因并发症就诊检查,才发现患有糖尿病的。糖尿病患者并发感染很常见,如压疮感染、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以及全身感染败血症等,在处理控制感染方面的难度也大于无糖尿病的感染。

(三)家庭治疗

由于人类寿命的不断延长,糖尿病得以有效控制者仍可以长寿,因此,老年糖尿病的治疗不应受年龄限制,应与中青年一样积极治疗,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

低血糖对老年人危害较大,因此在治疗时既要做到较好的控制血糖,又要防止低血糖反应。一般将空腹血糖控制在8mmol/L以下,餐后2h血糖控制在12mmol/L以下为标准。对较长时间饮食疗法后,空腹血糖在8mmol/L以上,餐后2h血糖未降至12mmol/L以下,且加强体育疗法亦未能达到治疗效果的老年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口服降糖药,具体治疗措施如下。

1.饮食疗法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约有30%的患者只需要单纯的饮食疗法即可控制。

(1)既要饮食控制,又要营养充足,以保持理想体重。老年糖尿病患者每天所需总热量可按30cal/kg估计,蛋白质1.0~1.5g/kg(需要高蛋白者可高一些),糖类(200~300g)/d,脂肪要适量控制含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2)肥胖者每天总热量要低一些,以利于逐渐减少体重,达到理想体重后糖耐量往往会显著改善。降低总热卡逐渐减少体重可按下述公式:总热卡-250cal+30min活动=逐渐降体重。

(3)老年人的饮食习惯难以改变,饮食治疗应按病情、生活习惯、体力消耗及经济条件个别制定。应使患者能充分理解饮食控制的重要性并能主动配合自己掌握。

(4)对伴有高脂血症者,根据血脂情况掌握,如胆固醇增高者应予低胆固醇饮食;对高三酰甘油者,应以严格限制糖类为主。

(5)对应用降糖药物者,饮食要适应于药物治疗,特别是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每天至少分成四餐吃,即睡前加餐1次。

2.运动疗法 运动可以降低血糖、血压、血脂,改善心血管状况,又能改善心理状态。但运动疗法不能操之过急,应从轻度活动开始,根据耐受能力逐渐增加活动量,但不要超过心肺及关节的耐受能力。

3.口服药物疗法 目前口服降糖药有以下2类。

(1)磺脲类降糖药:这类药物主要作用是通过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还可增加肝糖原的储备和增加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从而使血糖下降。第一代磺脲类代表药物为D860,此类药物几乎完全由肾排出,老年人不适用,特别是有肾功能不全的老人禁用;近年来第二代磺脲类药物已相继问世,如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齐特(达美康)、美吡哒、格列波脲(克糖利)、糖肾平等。此类药物由胆道、肾排出,可用于老年人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2)双胍类降糖药:这类药物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肠道回收葡萄糖和促进葡萄糖在组织中分解而起到降糖作用,常有消化道反应,其代表药物为苯乙双胍(降糖灵)、二甲双胍(降糖片)、二甲双胍等。由于此类药物不良反应明显,有些国家已不生产。但根据国内经验,合理地应用疗效还是不错的,不良反应也可减少,尤其是降糖片的不良反应弱于降糖灵,作用也比降糖灵弱。

4.胰岛素疗法

(1)应用胰岛素的指征:老年糖尿病95%以上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一般说来不需要胰岛素治疗,但是临床约有20%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饮食疗法及口服降糖药物不能控制,而需要用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的指征如下。①胰岛素依赖型糖尿患者;②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的糖尿患者;③口服降糖药物失效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④合并感染、创伤、大手术、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应激情况时,即使原来口服降糖药有良好效果,也要暂时使用胰岛素治疗;⑤饮食疗法不能控制,又不宜应用口服降糖药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

(2)应用胰岛素的方法:正常人每天分泌24~48U胰岛素,故胰岛素的应用剂量要低于此标准为宜,因为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只是相对或绝对不足。在严格饮食控制的条件下,一般尿糖(+)加用胰岛素4U,血糖每高于正常2.98mmol/L增加胰岛素2~3U。如饮食控制的不好或未控制饮食,则胰岛素剂量应根据情况增加,短效与长效胰岛素之比为2∶1,每天3次剂量分配为:早餐前>晚餐前>午餐前。当血糖尿糖接近正常时,胰岛素剂量应偏小(按上述标准减去1/2~1/3),这样会安全些。若餐后血糖高,选用短效胰岛素每天3次或中效胰岛素每天1~2次;若空腹血糖也高,可在早或晚加用长效胰岛素。注射时间一般在餐前15~30min,老年患者应注意夜间低血糖症。

(3)病情监测及控制标准:应用胰岛素时的病情监测项目主要有尿酮体、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尿病“三多”症状及低血糖症。

应用胰岛素时的病情控制标准,目前国内尚无统一规定。1994年亚太地区规定的标准是空腹血糖<7.8mmol/L,餐后2h血糖<11.1mmol/L及消除糖尿病症状。应当注意的是对老年糖尿病的控制标准松一些为宜,我们多年来临床经验认为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标准,以空腹血糖<8mmol/L,餐后2h血糖<12mmol/L为宜。

(四)家庭护理

老年糖尿病(DM)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常见慢性疾病。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老年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不但危害老年人的健康,而且影响其生活质量,加强对老年DM患者的家庭护理,可以减少或避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此病难以治愈,常需终身治疗,给国家、个人和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做好老年人的家庭护理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①及时治疗。已确诊为糖尿病需住院治疗者,应住院治疗,以免延误病情。特别是老年人症状常不明显,更应遵医治疗。②生活规律。糖尿病属慢性病,生活规律非常重要,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按时起居,有利于糖代谢。③每周按时测量体重,作为计算饮食和观察疗效的依据。

1.饮食管理 患者及家属都应高度重视,及时治疗,抓紧控制,科学护理,防止并发症的进一步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控制饮食量: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饮食非常重要。尤其是肥胖者,一旦确诊,要马上控制饮食,减轻体重。一般轻型糖尿病患者,往往只需坚持控制饮食,就能有效地控制血糖。

(2)主张以低脂肪、适量糖类及高纤维素饮食为主。尤其血脂高的患者必须限制脂肪类及高胆固醇类食物的摄入量,如动物油、肥肉、动物内脏、鱼子、蛋黄等。可食用的脂肪以不饱和脂肪酸为宜,如鱼、瘦肉、禽类等。当患者控制主食有饥饿感时,可以用黄瓜、芹菜、西红柿、生菜、南瓜等含糖类少的蔬菜来补充。进食一定量的高纤维素食物如粗粮、芹菜等,可降低餐后血糖和改善糖耐量,并减少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的用量。

(3)一般不要吃水果:因水果中含葡萄糖和果糖,食入后消化吸收很快,使血糖迅速升高,所以一般不要吃水果,但并不是绝对的,如果血糖控制较为稳定,可在两餐间吃少量水果,但在进食后1~2h要连续观察血糖或尿糖情况。体力活动增多时也可试吃少量水果,水果中糖类含量以西瓜为低,香蕉为高。饮食调节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有相当多的患者经过饮食调节就能控制好血糖。

(4)老年糖尿病的饮食治疗注意以下几点:①尽可能遵循原来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大的变动,以免引起营养不良。②合理调配饮食。纠正影响糖代谢的饮食习惯,如嗜甜食、饮酒、吸烟、晚餐进食过多等,少进糖、根茎类蔬菜(如土豆、白薯、山药等)。适当限制水果。增进粗纤维食物如糙米、玉米、豆类、绿叶蔬菜、白菜、绿豆芽、黄瓜、芹菜、西红柿等。食物要清淡、易于消化,可食用精蛋白食物如瘦肉、蛋、奶、鱼类,选用植物油,忌进动物脂肪和内脏。老年糖尿病患者易缺少微量元素,应适当补充钙、锌、镁等。③结合老人饮食习惯及特点制订饮食。糖类占总热量的60%~70%,蛋白质占15%~20%,脂肪占30%以下,总热卡为104.6~125.6kJ/kg,肥胖者适当减少,消瘦者适当增多。善于使用食品交换法,进食次数和主食量可根据病情、活动量和使用降糖药物情况来调整。若用胰岛素治疗时,可在两餐之间及睡前加餐。可适量吃一些无糖面包、鸡蛋、豆腐干等,以防发生低血糖。合理分配每餐热量。可按每天三餐分配为1/3、1/3、1/3或1/5、2/5、2/5,也可按四餐分配为1/7、2/7、2/7、2/7。70%~80%老年人的糖尿病靠限制饮食、增加纤维素和适当的运动即可控制,家属应掌握饮食方法,有助于老人的治疗。饮食疗法的宗旨是:控制血糖,减轻体重,改善脂类代谢,通过合理的营养达到最佳健康状态。

2.运动 坚持适当规律的运动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俗话说:“运动是治疗糖尿病的良方。”老年糖尿病患者最好由家属陪同,每天做一些适当的体力活动,坚持体育锻炼。它的好处是:①使血糖水平下降;②降低血脂和三酰甘油,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浓度,有利于预防并发症;③调整体重,对于肥胖型老年糖尿病患者,运动加控制饮食更容易减轻体重,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④增强体力,改善脏器的功能,并使人心情舒畅。运动方式可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和个人爱好、生活环境来选择,一般以散步、打太极拳、做广播操、健美操等多种轻型活动为宜,以不感觉疲劳为度,要持之以恒。活动时间选择餐后1~1.5h开始,是降血糖的最佳时间。老年肥胖患者早晨起床后可轻度活动。注射胰岛素的老年人应避开高峰时间进行活动,以免发生低血糖。

3.用药护理 当饮食控制与运动疗法不能满意控制病情时,需要口服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治疗。因此,药物反应观察是糖尿病家庭护理的重点内容。①餐前30min口服降糖药后,必须按时进餐。注意有无低血糖和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少数患者有皮疹、发热等变态反应。若系肝、肾功能差或过敏者应慎用。②餐前30min注射胰岛素剂量要准确。用药后按规定时间进餐,防止发生低血糖。注射部位要经常更换,防止发生皮下硬结及局部皮肤、肌肉萎缩或感染。老人和家属应互相配合,做到:①掌握糖尿病一般知识。②注意诱发因素,如精神紧张、劳累、感染、肥胖等。尤其是遵守合理的饮食、运动及用药规定。掌握规律,做到自觉的治疗和保健。③运动或外出时带水、白糖或面包、糖果等,以便发生低血糖时立即服用。夜间也易发生低血糖,应将食物放在随手可及处。④定期复查血糖、尿糖,一般每月查血糖1次,稳定后可3个月查1次。发现有改变,及时到医院就诊以调整药物。⑤随身带好联络卡。卡上注明姓名、住址、电话号码、所患疾病、身上带的食物、目前治疗用药、就诊医院、负责医师等,以备发生低血糖或出现意外时抢救及联系。

4.口腔护理 防治口腔疾病对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尤为重要,口腔护理得当,有利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生活自理者,进食后刷牙、漱口。生活不能自理者,家人按出院指导用棉球蘸生理盐水擦洗,注意棉球要用夹子夹紧,不要遗留在口腔内,以防引起不良后果;擦洗的棉球要拧干,防生理盐水吸入引起呛咳;擦洗口腔时,牙齿里、外、咬合面、舌、颊部均要清洁干净。

(1)口腔护理的目的:①保持口腔清洁、湿润,使老人舒适,预防口腔感染等;②防止口臭、口垢、保持口腔正常功能;③观察口腔黏膜和舌苔的变化,以及特殊的口腔气味,掌握病情的动态信息。④清洁牙龈、牙齿、口腔黏膜。

(2)根据不同情况选用漱口水:①1%~3%过氧化氢溶液,防腐防臭作用;②2%~3%硼酸溶液,可改变细菌的酸碱平衡,起抑菌作用;③1%~4%碳酸氢钠溶液,对适应在酸性环境下生长的细菌和真菌有抑菌作用;④0.1%醋酸溶液,用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等;⑤0.02%呋喃西林溶液,广谱抗菌作用,对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效。若口腔溃疡时可在病灶局部喷消炎、祛腐生肌中成药如西瓜霜、锡类散等。每天进行口腔护理,可有效清除口腔中的有害细菌,促进口腔疾病的愈合,利于血糖及并发症的控制。

5.保护皮肤 首先要注意个人卫生,一般情况下每周洗澡、更衣1~2次。保持皮肤清洁,尤其是要保持外阴部清洁,每天清洗会阴部,防止发生泌尿系感染。卧床者尽量使用综合气垫床,1~2h翻身、叩背1次,按摩受压部位皮肤,防压红、破损。若出现疖痈、皮疹时,禁抓挠,以防感染,应去医院就诊。

6.糖尿病足的护理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双足既娇嫩又珍贵,要特别注意保护双足,以免发生足部溃疡进而发展成坏疽。保护方法如下:①每天检查足部皮肤颜色、有无水疱、破损等,发现异常及时去医院就诊,注意消毒。②用温水洗脚,不要长时间泡脚,水温以前臂内侧感觉温热即可,切忌过热。用柔软淡色毛巾擦干双足,特别是趾缝间要认真仔细擦干,按摩足部,以促进血液循环。仔细检查擦脚毛巾上有无血迹,因老年人感觉功能减退,足部破损后不易察觉。③不要用频谱仪、烤灯和热水袋等做足部治疗,以免烫伤。④选用大小合适,宽松柔软棉质鞋袜为宜,最好选择糖尿病专用鞋袜,切勿穿硬底鞋及凉鞋。每次穿鞋时要仔细检查鞋内是否有异物,确保平整无异物后方可将脚穿入。⑤修剪趾甲切忌太短,自己不要修剪鸡眼与胼胝,以免造成感染。视力不好者切勿自己剪趾甲,以防破损后难以愈合。

7.自测血糖、尿糖的方法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为了便于更好观察病情,老人可在家中监测血糖和尿糖,家中可以购买一台专门为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监测而设计制造的血糖仪,简单、方便、快捷、稳定、准确,还便于携带。可以有规律地监测血糖,能为老人有效地控制糖尿病提供有益的信息,帮助选择适当的饮食、运动和药物。自测血糖和尿糖的方法:①自测血糖。清洁双手后,用无菌棉签蘸75%乙醇消毒指腹,干燥后捏紧手指两侧快速进针,取指血1滴滴在特定位置或自动吸取血量,稍等片刻即可在血糖仪上显示出血糖结果。但要注意待乙醇干后再采血。②自测尿糖。将尿糖试纸放入尿液后即取出比色,根据试纸色定性,并及时将试纸瓶盖盖紧,放在阴凉干燥处保存,以防试纸变色影响试验效果,并注意检查是否过期。

8.并发症的预防 密切观察有无感染、食欲缺乏、恶心、呕吐、嗜睡、呼吸加快、加深、呼气呈烂苹果味、脱水、酮症酸中毒等表现。若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送医院就诊。用胰岛素治疗时,要注意有无出汗、手抖、心慌,严重时抽搐、昏迷等低血糖症状及无力、软瘫等低血钾等症状。有冠心病的老年人应注意血压、脉搏、呼吸、意识、瞳孔及尿量的变化。老年糖尿病患者在生活中应保持乐观的情绪,家人应多关心照顾,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日测量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并检查双足,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疾病,必可打开健康生活之门,和常人一样延年益寿,过着幸福的生活。

9.注射胰岛素的注意事项 对接受胰岛素注射的老年患者应在注射胰岛素前准备好食物或点心。最好让家属进行操作,若自己注射且视力模糊的老人可利用胰岛素笔转动的声音来辨别胰岛素的剂量,每转动1次就表示有1U胰岛素注入,只要数一下胰岛素笔转动的次数即可准确控制注射胰岛素的量。切忌在等候进餐期间做家务,以防运动过量或延误进餐而导致低血糖。注射部位应选择腹部、上臂外侧、大腿前侧及外侧或臀部,注意有硬结或瘢痕的地方、脐周5cm范围内不能注射,且注射部位应经常轮换。

(五)康复护理

1.加强饮食管理 饮食要规律,定时定量,准备好要进食的食物后再应用降糖药物,如有进食减少或者进餐后呕吐应及时减少药量,以防发生低血糖。

2.熟练掌握胰岛素和其他降糖药物的使用方法 老年糖尿病患者应避免重复使用较强的降糖药物,避免应用胰岛素时因剂量错误和方法错误而诱发低血糖。

3.适当放宽对血糖的限制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不应强求血糖必须控制在正常范围,可比正常值稍高一些。一般空腹血糖<8mmol/L;餐后血糖<12mmol/L,HbA1c不超过正常上限的1%为宜,由于老年患者易在夜间发生低血糖,所以尤其对晚餐的血糖不宜控制得过低。

4.提高心理应激能力 老年患者低血糖发生率较高,发作前往往无明显症状,甚至可突然出现昏迷状态,这种突发性意识障碍对患者及家属造成一种恐惧、抑郁,增加了心理负担。应多与家访医师或护士沟通、交流,把自己的感受和血糖、饮食记录向他们汇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5.细致观察病情变化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使用胰岛素、强效降糖药的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血糖。特别应重视夜间血糖变化。对肝肾功能不全及体弱消瘦导致肝糖原储备不足、年龄过大者要高度警惕低血糖的发生甚至死亡。

6.日常随身携带少量糖果、饼干及联系卡 老人外出时应备带急用食物,以备发生低血糖时食用或运动时适量加餐。因故延迟进食或伴有胃肠功能紊乱、腹泻、呕吐者应适当减药或停药。体力活动增加、运动量增大时需及时加餐,注射胰岛素30min后必须按时就餐。外出应携带卡片,写明姓名、地址、联系人、联系方式、急救中心电话及所患疾病名称和身上携带的食物等以备急用。

老人和家庭成员都应重视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的观察,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家庭康复中应做到: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提高识别能力。②重视糖尿病和各种并发症,明确监测血糖的意义;③掌握低血糖的原因及危害、自救方法,外出时随身携带糖尿病证明卡;④若发生低血糖反应,立即口服糖水或其他食品,同时监测血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