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动脉粥样硬化有效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有效治疗

时间:2023-03-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系指周围的大、中动脉由于阻塞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致肢体血供受阻,表现为肢体缺血症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四肢动脉疾病的主要原因,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部分,肢体的大、中动脉病变导致血管狭窄以致闭塞,表现为缺血性症状,多在60岁以后发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抗凝血药肝素和华法林对慢性肢体动脉粥样硬化无效。

(一)概述

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系指周围的大、中动脉由于阻塞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致肢体血供受阻,表现为肢体缺血症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四肢动脉疾病的主要原因,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部分,肢体的大、中动脉病变导致血管狭窄以致闭塞,表现为缺血性症状,多在60岁以后发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二)治疗

1.保守治疗 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强调戒烟;保护肢体免受机械的、温度的和化学性外伤,并保持皮肤清洁;步行锻炼。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对肢体动脉狭窄所引起的缺血症状远不如对冠心病心绞痛有效,特别是血管扩张药,临床上已证明对缺血性肢痛无效。肢体动脉狭窄时,在运动状态下,其狭窄的远端血管扩张而使组织的灌注压下降,而因肌肉运动所产生的组织间的压力甚至可超过灌注压。此时使用血管扩张药将加剧这种矛盾,除非血管扩张药可以促进侧支循环,否则不能使运动肌肉的灌注得到改善。

(1)己酮可可碱:有些临床试验证实服用己酮可可碱可增加间歇性跛行病人的运动耐受量,但尚未得到公认。

(2)依前列醇:对严重肢体缺血的病人,长期依前列醇(前列腺素I2)静脉给药可减轻疼痛,并有利于缺血性溃疡的愈合。

(3)抗血小板和抗凝血药:阿司匹林对防止四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进展有效,但它不能提高病人的运动耐受能力。噻氯匹定、氯吡格雷也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血药肝素和华法林对慢性肢体动脉粥样硬化无效。同样,尿激酶、链激酶等对急性血栓性血管闭塞无效。

3.血管重建 包括导管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

缺血性症状急剧加重,或出现休息痛并有致残危险者,或由于职业的需要必须消除症状者可选择此类治疗方法。

(1)导管介入治疗:①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AT),经球囊导管对狭窄部位进行扩张;②激光血管成形术,经导管引入激光光纤,切除粥样硬化斑块;③支架置入,一般为防止再狭窄而置入支架。

(2)手术治疗:即血管旁路移植,有几种可供选择的手术。手术的效果取决于狭窄的部位、范围和病人的一般情况。有编网涤纶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和大隐静脉旁路移植术。另外腰交感神经切除术对本病无效,它只能增加患肢皮肤的血供而不能增加肌肉的血供,并不能改善预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