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黄芪
【主治应用】 肾功能不全。
【经验体会】 周仲瑛经验:大黄、黄芪相伍常用于肾功能不全。大黄通腑泄浊,走而不守,具有“荡涤肠胃,推陈出新”之力,使肠道通畅,湿浊排除,浊脂得下,泄毒热,消积滞,行瘀血,降瘀浊,能入血分,专能止血,善清血中之积垢,使邪去则正安,使胃肠和,五脏安,肾阳振,肾气复则血脉周流,可使氮质血症明显好转,促进代谢产物的排出,转危为安。黄芪为补气扶正之要药,既能入气分,亦能入血分,可助肾摄纳精气而消除尿中蛋白。两药相配,攻补并用,促进机体之新陈代谢,使肾功能不全得以改善。(《周仲瑛临床经验辑要》)
刘树农经验:刘老以此对配伍为主治疗尿毒症,屡获效验。先生认为,肾脏对血液具有留精去粗之功能。观本病之肇端系肾脏留精去粗功能障碍,继而使血液形成陈者当去不去、新者当生不生之局面,治当助肾摄精排浊。常人誉大黄为“将军”,言其能直降下行,荡涤肠道之积游。先生认为,大黄尚能入血分,可加强肾脏排浊以清除血中之糟粕。黄芪虽系补气之要药,然《本经疏证》却指出该药“性虽温补,通调血脉,流于经络。”现代药理证实黄芪能去尿蛋白。有鉴于此,可认为黄芪既入气分,亦入血分,以助肾摄敛精气而除尿中蛋白。两药相合,相反相成,攻补兼施,振奋肾脏留精去祖之功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邵启惠.药对偶拾——刘树农教授中药配伍经验.上海中医药杂志,1985;(3):27]
大黄、大黄炭
【主治应用】 慢性肾功能衰竭。
【经验体会】 朱良春经验:大黄泻下浊邪,可降低血尿素氮和肌酐,对多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均有良效。常用量:生大黄3~6g,大黄炭15~30g。如服后便次在3次以上者,可酌减生大黄用量,以大便每日2次为宜。如加用六月雪、扦扦活、牡蛎各30g,石韦20g,可提高疗效。(《朱良春医集》)
大黄、草果仁
【主治应用】 肾功能不全证见湿浊化热、毒邪内陷、邪毒交阻而上逆者。
【经验体会】 朱良春经验:大黄泄浊解毒,草果仁燥湿化浊。二药合用,适用于湿浊毒邪蕴滞之证,如热势较重或阴伤津亏者忌用。常用量:制大黄8g,草果仁6g。(《朱良春医集》)
徐长卿、菝葜
【主治应用】 慢性肾功能衰竭。
【经验体会】 叶景华经验:,此两药均是祛风之品。徐长卿具有祛风止痛、解毒消肿之功。叶景华主任通过50年的临证应用,发现该药还具有益气利水、活血化瘀等功用。叶景华主任用上述对药,源以《内经》中因风邪致肾病的论述,如《素问。奇病论》:“帝曰:有病庞然如有水状,切其脉大紧,身无痛者,形不瘦,不能食,食少,名为何病?岐伯曰:病生在肾,名为肾风。”叶景华主任经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此病为风邪入络,久而阻滞经脉,故以祛风之剂能取得一定疗效。(《名医薪传:上海市“全国第三批师承班”学术继承人论文精选》)
鹿衔草、桑寄生
【主治应用】 慢性肾功能衰竭。
【经验体会】 叶景华经验:鹿衔草既有益肾之功,又有活血祛风之用;桑寄生入肝、肾经,不寒不热,为补肾补血之要剂。两者相伍,增强益肾祛风之功,能补肝肾而降血压。(《名医薪传:上海市“全国第三批师承班”学术继承人论文精选》)
益智仁、川萆薢
【主治应用】 慢性肾功能衰竭,高尿酸血症。
【经验体会】 叶景华经验:两者伍用,出自《杨氏家藏方》“萆薢分清散”,治真元不足,下焦虚寒,小便白浊,频数,无度,漩如膏糊;或小便频数虽不白浊。益智仁补肾固精缩小便,川萆薢分利清浊、祛风湿。益智仁以固涩为主,川萆薢以分利为要。二药伍用,一涩一利,相互制约,互制其短而展其长,固下元、利小便、去湿浊甚效。叶景华主任医师经验,二药配合,善于治疗高尿酸血症。(《名医薪传:上海市“全国第三批师承班”学术继承人论文精选》)
绿豆、六月雪
【主治应用】 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肾炎高血压。
【经验体会】 贺学林经验:前者清热解毒,利水渗湿,益气厚肠通脉。后者利水消肿,清热解毒,祛风行瘀。二者合用主要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肾炎高血压。有一定的降非蛋白氮效果。药性平和,无过偏之弊。[贺学林.肾脏病治疗中的中药配伍用药.中国民间疗法,2000;8(2):31]
大黄、附子
【主治应用】 慢性肾功能衰竭。
【经验体会】 李玉和经验:大黄、附子为药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最早见于《备急千金要方》,突出其温补脾阳、泻下冷积的特点。近代配合大黄、牡蛎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黄内服常用量为15g,附子9g,二者配伍有温阳泄浊、通腑利尿之妙,善治湿热内聚,脾肾阳虚,膀胱气化不利,尿毒泛滥三焦,以致水液代谢紊乱的尿毒症。此药对具有温阳不助热、清热不耗阴之妙。大黄、牡蛎灌肠,一般大黄为15g,生牡蛎为30g,取浓缩剂150ml灌肠,保留灌肠1小时,每日1次。大黄、牡蛎灌肠,具有通腑泻毒的作用,有利于血清中尿素氮和肌苷从大便排泄,从而降低尿毒素,保护残余肾单位以减缓肾病进展,延长患者生命。[李玉和.大黄药对的临床运用.黑龙江中医药,1999;(3):59]
颜德馨经验:二药一寒一热,相制既相辅。大黄药性虽寒而不致气血暴凝,附子药性虽热而不致气血妄行。仲景用配芩、连,治“心气不足,吐血衄血”。附子气薄味厚,且能纳气归肾,引火归原,血有归宅,自不游弋漫走。两药配对,相互制约生化,大寒大热峻烈之性,得以化刚为柔,出将入相,故能弋获驯良之效。临床剂量,大黄9g,附子3g,可资参考。(《碥石集(第五集)——二十一位著名中医学家经验传薪》)
大黄、西洋参、京菖根
【主治应用】 尿毒症。
【经验体会】 张德超经验:常以大黄l0g,配西洋参l0g(另煎,兑服),京菖根6g,益气养阴以扶正,逐秽泻浊以祛邪。阴虚者,加麦冬、北沙参;阳虚者,以红参易西洋参,加附子、干姜;呕甚加法半夏、陈皮、竹茹。另用大黄l5g,丹参、川牛膝各 30g,煎水,作保留灌肠。[张德超.大黄治疗急重症用药配伍临证体会.辽宁中医杂志,1992;(4):92]
黄芪、冬虫夏草
【主治应用】 肾功能衰竭。
【经验体会】 张大宁经验:肾功能衰竭多为肾病之重症,病程较长,“久病多虚、久病多瘀”,补肾临证重用黄芪补气升阳,补气之中有升发、外达之性。黄芪性温而不燥,质润而不腻,善行而不窜,升补而不亢,补益中气,能提高机体内在抗病能力,增强体质,帮助改善全身状况,以扶正固本为主,使肾气渐复,气血化源充足,正气渐盛以胜邪气,温运阳气以利水消肿。用于气虚不运,水湿内停之小便不利、水肿之证。用黄芪调气以活血,“血无气载则必瘀凝”,强调瘀血之证与元气有密切关系。药理研究认为,黄芪有调节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降低尿蛋白,以及防止或逆转蛋白尿之功,同时具有降血糖作用,且黄芪可以抑制肾脏一氧化氮的产生,改善肾功能;有扩张血管作用,并可延迟蛋白尿及高胆固醇症的发生;具有明显促进肝脏合成清蛋白的作用。冬虫夏草性温味甘,补肺,益肾壮阳,秘精益气,专补命门,用于体虚畏寒之证。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本品能调节免疫功能,促进造血功能,保肝、抗肝纤维化,抗氧化,抗衰老,保肾,可使庆大霉素造成急性肾损伤大鼠模型的尿素氮、肌酐、尿蛋白、肾功能衰竭指数显著下降。可改善肾功能,减轻肾水肿,减轻庆大霉素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对急性肾功能衰竭动物模型良好的防治作用。两药配伍相得益彰,相互促进,补肾纳气,温运阳气以利水消肿。用于肾虚气滞、瘀血内阻、气虚不运、水湿内停之小便不利、水肿之证,久用颇佳,常获奇功。[王艳玲,多秀瀛,张大宁.张大宁教授治疗肾衰常用药对举隅.天津中医药,2005;22(4):98]
昆布、牡蛎
【主治应用】 降低血肌苷、尿素氮。
【经验体会】 任继学经验:昆布、牡蛎皆属水族,“禀乾刚之气,得坎水之精,体刚质柔,味咸而淡,能攻坚软坚,能燥湿清热,……湿热者、血燥结块者,用之尤宜”(《医原》),其中牡蛎为“肾经血分药”,可“摩宿血,削老痰”(《本草蒙筌》),经醋制则“酸能软坚”,且醋可“散瘀解毒”(《本草备要》)、“措五味以适中”(《东医宝鉴》)。昆布为消坚要品,牡蛎“佐昆布则去水为多”(《医药浅述》)。二者攻坚软坚,以通络隧,祛瘀化湿利水解毒,可以祛除经络中之痰湿,助浊邪排除,则浊毒能有出路而不致停积不化,对降低血肌苷、尿素氮有效。[童延清.任继学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用药经验采菁.中医文献杂志,2004;(1):34]
大黄、牡蛎、昆布
【主治应用】 慢性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
【经验体会】 邹燕勤经验:取牡蛎、昆布、大黄之软坚散结、通便作用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可有效降低尿素氮、改善肾功能,防止肾小球纤维化,对于保护健存肾单位具有重要意义。[任建素,王 洵.邹燕勤教授治肾病“对药”应用经验撷要.承德医学院学报,2000;17(4):141]
蒲黄炭、五灵脂
【主治应用】 肾功能衰竭水肿。
【经验体会】 张大宁经验:肾功能衰竭多伴有水肿,张教授认为对水肿的治疗单纯使用利尿药,效果不理想,采用补肾活血法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蒲黄炭性味甘平,无寒热之偏,主入血分,既能止血,又能化瘀。蒲黄炒黑性涩,功专收敛、吸附、止血。故用于出血证无论有瘀无瘀,属寒属热皆可配伍应用,但以实证夹瘀者尤其适宜,又滑腻下行以利尿。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本品有抗炎消肿作用,具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对免疫有抑制作用。五灵脂味甘性温而气浊,功擅活血化瘀止痛,可用于瘀血内阻,血不循经之出血证。两药相伍,活血化瘀,抗炎消肿,使利尿降浊功效增强。[王艳玲,多秀瀛,张大宁.张大宁教授治疗肾衰常用药对举隅.天津中医药,2005;22(4):98]
桑白皮、大腹皮、车前子
【主治应用】 肾功能衰竭水肿。
【经验体会】 张大宁经验:水肿之证多与肺失肃降有关,临证注重宣肺,肃降肺气,肺肾同调,人体水液的运行,有赖于脏腑气化。桑白皮以寒为用,以清为功,肃降肺气,通调水道,使小便自利而肿消。故有泄肺平喘、利水消肿之效。大腹皮性微温,宣发力强,既散无形之气滞,又泄有形之水湿,有行气导滞、利水消肿之功。车前子甘寒滑利,性专降泄,有通利水道、渗泄湿热之功,故对热结下焦之热淋、血淋、石淋、子淋等均可使用,而尤以湿热蕴结下焦所致之小便淋漓涩痛为宜。三药相伍,功用互补互助,降泻浊热、渗泄湿热、清热解毒、行气导滞、利水消肿之功更著。[王艳玲,多秀瀛,张大宁.张大宁教授治疗肾衰常用药对举隅.天津中医药,2005;22(4):98]
败酱草、蒲公英、半枝莲
【主治应用】 肾功能衰竭降浊。
【经验体会】 张大宁经验:临证根据瘀毒之轻重,认为清热解毒排脓、散结消痈亦是慢性肾功能衰竭降浊的重要治法。败酱草苦泄,微寒清热,既能清热解毒排脓,又可活血散结消痈,活血止痛,对葡萄球菌、链球菌有抑制作用。蒲公英苦以降泄,甘以解毒,寒能清热兼散滞气,为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佳品,临证用于热淋涩痛。半枝莲苦寒,长于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尿,用于湿热小便不利。三药相配活血化瘀、消痈、清热解毒、散结利尿,使热清、结散、肿消,降浊之力更猛。[王艳玲,多秀瀛,张大宁.张大宁教授治疗肾衰常用药对举隅.天津中医药,2005;22(4):98]
生大黄、大黄炭、生黄芪、海藻炭
【主治应用】 肾功能衰竭降浊。
【经验体会】 张大宁经验:张教授认为降浊在肾功能衰竭治疗中亦有重要作用,升清降浊、推陈致新,降浊尤重用炭类。生大黄苦寒沉降力猛善走,可荡涤肠胃积滞,能清血分实热,泻热通便,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及活血祛瘀之效。大黄能使血中尿素氮、肌酐含量及门静脉血中的氨基酸含量明显降低,肝和肾中的尿素氮亦分别降低,尿中尿素氮排出量显著增加。现代研究认为,大黄致泻的作用部位主要在小肠,能使中远段结肠的张力增加,蠕动加快,但并不妨碍小肠对营养物的吸收。大黄炭则止血效果显著。因其含有鞣质,可降低尿素氮,具有收敛作用。生黄芪性温,补气升阳,利水消肿,生用偏于走表,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用于气虚不运水湿内停之小便不利、水肿等证。海藻炭性寒能泻热引水,咸能润下,故能清热消痰,利水消肿。四药相互配伍,补运相辅,攻补兼施,升清降浊,补不留邪,攻不伤正。意在补其不足,攻其有余,寒温并投,相得益彰。[王艳玲,多秀瀛,张大宁.张大宁教授治疗肾衰常用药对举隅.天津中医药,2005;22(4):98]
柴胡、三棱、莪术
【主治应用】 肾功能衰竭气滞血瘀之重证。
【经验体会】 张大宁经验:张教授认为治血必先行气,气行血自行。柴胡为疏散升清之品,疏肝解郁,升阳举陷。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柴胡可抗肾炎,其中柴胡皂苷对动物膜性肾炎有抑制作用,可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颗粒样沉积明显减少。三棱性平,既走血分又走气分,善破血行气、消积化瘀。莪术又能行气止痛,温通行滞。三棱与莪术均能破血祛瘀、行气消积,但莪术长于破气中之血,破气之力大于破血,破气以消积;三棱功擅破血中之气,破血之力大于破气。三药相伍多用于气滞血瘀之重症,升阳解郁、破血行气、消积化瘀可获良效。[王艳玲,多秀瀛,张大宁.张大宁教授治疗肾衰常用药对举隅.天津中医药,2005;22(4):98]
大黄、蒲公英、煅龙骨、煅牡砺
【主治应用】 慢性肾功能衰竭大便秘结而中焦脾胃较弱又不堪长期内服苦寒泻下者。
【经验体会】 杜雨茂经验:慢性肾功能衰竭大便秘结多因邪热宿垢等浊邪内结肠腑,临床表现为腹部胀满,大便秘结,干涩难下,甚至数日不解,或大便澹垢臭秽,利而不畅,舌苔黄厚或粗白者,可用降浊通腑之品,大黄(正虚较著者可用酒大黄)当为首选,其苦寒味厚,直入胃肠,泄热降浊,通腑泻下,力宏效确,堪当此任。据现代药理研究,大黄有降血中尿素氮和肌苷,并使血中必需氮基酸升高,有利于肾功能改善的作用。笔者用大黄量,通常是每剂药8~15g,视患者病情轻重及对大黄的耐受能力而定,可以先从小剂量开始,渐观察加至适当剂量为宜。一般在服用含大黄的药剂后,以每天大便畅利,排便在3次以下为佳。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①有的患者在应用大黄之后,即使剂量达到15g以上大便仍然秘结,这时需加用炒枳实10~12g以行气导滞,炒莱菔子或火麻仁30g以滋燥润肠,或番泻叶3~5g,以助大黄泻下之力,其便自通;②若使用大黄过久,苦寒伤胃,导致胃脘胀满,胃寒泛酸、呕恶纳呆者,可减少大黄用量,或暂时去大黄、番泻叶或芦荟、蒲公英等,或大黄、干姜同用;③有的患者大便溏稀或虽不溏稀而在服用少量大黄之后,即腹泻不止,正气更虚者,则忌用大黄或酒大黄。笔者临证时遇到此类患者,据病情辨证施治,始终未予使用大黄,而仍可使病情好转,肾功能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故大黄并非是所有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必用之品;④草决明、虎杖也有通便清热、平肝降压的作用,而通便泻下作用较大黄为缓,亦常选用;⑤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具有大便秘结而中焦脾胃较弱又不堪长期内服苦寒泻下者,可用外导法(即灌肠法)来通腑泄浊,也是可行的,处方以大黄20g,蒲公英18g,煅龙骨、煅牡蛎各30g组成,水煎2次,滤汁,保留灌肠,每天1~2次,或隔天1次。
兼有血瘀证者临床表现多有腰部刺痛,胸胁时痛,舌质暗紫,或舌上有紫纹、紫斑、脉多沉涩者,可酌用活血化瘀之品,首选丹参15~25g,川芎10~l5g,川牛膝12~15g,此三味药合用,活血化瘀,通彻上下,无处不到,且有养血和补益肾肝之作用,而无助长和导致衄血之流弊,在瘀血未去之时,久用无妨。[杜雨茂,杜治宏.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辨证用药思路与方法.新中医,2001;33(5):3]
生地黄、女贞子、当归
【主治应用】 肝肾阴虚型慢性肾功能衰竭。
【经验体会】 杜雨茂经验:肝肾阴虚型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表现有五心烦热,口舌干燥,耳鸣头晕,血压偏高;若肝血亏虚者,尚可见面色萎黄,唇甲色淡,舌质淡白,皮肤干燥脱白屑,头昏心悸,多梦少寐,成年女子可有月经色淡,量少愈期,或闭经,脉多沉细数无力。治拟滋阴养血。首选药物是生地黄,甘凉滋润,直入肝肾,滋阴养血,又不甚腻滞,用之最宜,一般用量为10~15g,除在中焦寒湿或痰浊较甚,胸脘痞满,呕恶频作,舌苔厚腻之时暂可不用外,其他情况下只要具有上述肝肾阴血亏虚之候者均可用之。其次是女贞子,甘苦性平,专入肝肾,补阴除烦,能退虚热,强腰利膝。还有当归,味辛而甘,入肝、心、脾,补血中寓有行瘀之功,与女贞子均有补而不滞、滋而不腻之特点。配生地黄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虚实互见而阴血虚又较明显者甚为适宜,且当归与补气健脾药黄芪相配,名为当归补血汤,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发贫血者确有一定的改善贫血之功效。女贞子用量一般为12~18g,当归为10~15g。[杜雨茂,杜治宏.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辨证用药思路与方法.新中医,2001;33(5):3]
黄芪、干姜
【主治应用】 补脾温阳。
【经验体会】 杜雨茂经验:在补脾温阳方面,我主要用黄芪,因其甘温,益气健脾,利水消肿,且有提高血浆蛋白和降低尿蛋白的功效,用量在30g以上还有扩张血管和降压作用,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各期均可随证选用。但需注意在中下焦邪盛气滞、脘腹胀满较剧时,可暂时勿用,先行泄浊行气,然后再用黄芪。其次干姜,辛温味厚,擅入中焦,温脾助阳,散寒胜湿,降逆止呕,佐黄芪使其补气升清时不至于把中焦的浊邪和胃气妄升,健脾时不至于使寒湿留滞而塞中。此时干姜的用量应视病情而酌定,一般以6~12g为度;在津亏口干及大便燥结时,干姜宜慎用,必须用时,可用小量,如6~9g为宜。[杜雨茂,杜治宏.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辨证用药思路与方法.新中医,2001;33(5):3]
制附子、桂枝
【主治应用】 脾肾阳虚型慢性肾功能衰竭。
【经验体会】 杜雨茂经验:脾肾阳虚型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表现为畏寒恶风,手足不温,甚至四肢厥逆,亦有仅背部恶寒或腰部痰困而冷冰如着冰水者,神疲欲寐,声息低沉,面色苍暗,舌质淡嫩,脉沉微无力。治当温补肾脾。制附子辛热,温肾壮阳,补火暖土,肾脾双顾,力宏效捷,当为首选,而在用量上要仔细斟酌。肾脾阳虚较轻者,每剂药可用8~10g,重者可用l2~15g,且应先煎以减毒增效。其次是桂枝,辛温通阳,化气利水,走而不守,对于有四肢逆冷,腰背恶寒,并兼小便不利而水肿者,佐附子而用之,其效更彰。不过附子与桂枝毕竟为大辛大热之品,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出血(鼻衄、齿衄、吐血、便血)较著时应当慎用,此时可单用制附子,剂量宜小,并可配三七、侧柏叶以同时止血。近代有人用单味附子和肉桂做实验,认为有升高血肌苷的作用,但笔者在临床中应用制附子和桂枝(均是在复方中用之)并未发现有此不良反应。[杜雨茂,杜治宏.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辨证用药思路与方法.新中医,2001;33(5):3]
砂仁、莱菔子
【主治应用】 肾功能衰竭消化症状明显者。
【经验体会】 张大宁经验:肾功能衰竭临证多伴有纳差甚或纳呆、呕吐、痞满、食积不化等症,或脾肾两虚之证,采用健脾益气药物,一可健脾补肾,利水消肿;二可运脾升阳,使谷消、胃开、食积化。砂仁性温而不太燥,行气而不破气,调中而不伤中,能醒脾消食,开胃。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砂仁能促进胃液分泌,排除消化道积气。莱菔子性平入脾、胃、肺经,行滞消食、降气祛痰,消食导滞,下气消积,健胃消食。两药相配,健脾和胃,消食化滞,可除中积,使理气导滞功效增强。[王艳玲,多秀瀛,张大宁.张大宁教授治疗肾衰常用药对举隅.天津中医药,2005;22(4):98]
枇杷叶、芦根
【主治应用】 慢性肾功能衰竭所致恶心、呕吐。
【经验体会】 任继学经验:肾功能衰竭水浊之邪壅滞,胃为肾关门,中焦脾胃所主,水毒犯于中焦,胃不能司开合,激惹胃气上逆,故见恶心呕吐;清气在上,浊气在下,而生腹满腹胀,患者因此而不能进食,衰竭日甚。《肘后备急方》有记载用枇杷叶、芦根治疗“食后喜呕吐者”,任教授取之用于肾功能衰竭所致恶心、呕吐。枇杷叶“气薄味厚,阳中之阴,治肺胃之病,取其下气之功,……而逆者不逆,呕者不呕”(《本草纲目》)。肾功能衰竭,浊毒弥漫,上犯于肺,肺无肃降之力,气化不宣,导致中焦脾气不升,胃气不降而上逆,《本草求真》载芦根可“治心膈气滞、烦闷不下食”,由于“芦中空,故入心肺,清上焦热,热解则上焦之气行”(《本草备要》),故肺行肃降之令而助胃气下降。清·汪讱庵曾以“芦根一斤,水煎浓汁服,用于气滞胸膈噎食、呕哕不止”(《本草易读》)。[童延清.任继学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用药经验采菁.中医文献杂志,2004;(1):34]
紫苏叶、紫苏梗
【主治应用】 慢性肾功能衰竭属湿浊中阻之呕吐。
【经验体会】 贺学林经验:紫苏叶长于疏散风寒,解表以和里。紫苏梗偏于疏肝解郁,行气化痰。二药来自同一草本,各有所长,合用则能调理上下内外,行气疏肝解表。在肾脏病中二药常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属湿浊中阻之呕吐,常合并小半夏加茯苓汤,对改善临床症状效果明显。[贺学林.肾脏病治疗中的中药配伍用药.中国民间疗法,2000;8(2):31]
蒲黄、九香虫
【主治应用】 活血通络。
【经验体会】 任继学经验:慢性肾功能衰竭一般病程长,见效慢,病情反复发作,时轻时重,久病多瘀;此外脏腑功能失调,气机不利致瘀血停滞;或水湿热毒之邪阻滞,血行不畅而留瘀,患者见舌暗或紫斑、唇色紫暗、肌肤甲错、脉涩、出血等,因此化瘀也是治疗肾功能衰竭的重要一环。任老常以蒲黄、九香虫为主活血通络以逐瘀血,二药逐瘀不伤正,能缓中补虚,任老多随证配用桃仁、红花、三棱、莪术、益母草、泽兰、赤芍、茜草、厚朴、血见愁、苏木等。这对改善肾功能、控制肾功能衰竭进一步恶化有明显的辅助治疗作用。[徐云生.任继学教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用药经验.吉林中医药,2000;(1):13]
金荞麦、紫荆皮
【主治应用】 清热解毒以利咽喉。
【经验体会】 任继学经验:临床上,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多见咽痛或咽喉不利,检查能见咽部红赤,扁桃腺肿大,这是由于足少阴肾经上络于咽喉,肾中热毒循经上犯,也可由于外感风寒之邪,入里化热所致。辨证属表里同病,表不解则里不和,表里互为影响,使病程缠绵难愈,用中药利咽,患者咽喉不适减轻而肾病亦好转,这样的病例不在少数,所以清利咽喉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不可忽视的一环。任老多以金荞麦、紫荆皮为主清热解毒以利咽喉,常随证选用金果榄、金莲花、木蝴蝶、胖大海、桔梗、马勃、杏仁、防风等。[徐云生.任继学教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用药经验.吉林中医药,2000;(1):13]
黄芪、当归
【主治应用】 甘温助阳以补气血。
【经验体会】 任继学经验: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由于脾肾两伤,而致气血亏虚,任老诊断为“血极”,属虚劳之列。肾主藏精,精血同源,精不藏则血亦亏,脾主生血,脾虚不运,气血不生,所以临床上肾功能衰竭多合并血虚,患者表现头昏眼花、面色无华、眼睑苍白、唇甲色淡、心悸气短等。任老多用黄芪、当归甘温助阳以补气血,二药实为当归补血汤,配合补肾、健脾之品,对纠正肾性贫血有较好疗效。但黄芪用量不宜太大,因脾胃本弱,以防滋碍;再者治血极,不能速效,只宜缓图。任老多灵活配伍党参、丹参、黑芝麻等,此类药物在治肾功能衰竭方中要精炼选用,不宜泛滥,以免碍邪。[徐云生.任继学教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用药经验.吉林中医药,2000;(1):13]
白术、泽泻
【主治应用】 健脾渗湿。
【经验体会】 任继学经验: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由伤肾而损脾,脾胃功能失调则气机升降不利,饮食精微不能吸收,气血生化无源,后天之本被动摇,正气渐伤,邪气日盛,病必加重。有以脾虚为主者,饮食能纳而不能化,有脾胃两虚者,既不能纳也不能化,所以慢性肾功能衰竭者多见恶心呕吐、不能食或能食而食后腹胀等,均是由脾失健运所致,脾不健运还能导致水湿之邪内生,故脾胃为正气之本,“有胃气则生”,健脾渗湿是助正气之治。任老多以白术、泽泻为主,此二药实为《金匮要略》之泽泻汤一升一降,调理气机,健脾渗湿,使清气得升,浊气得降,饮食能化,则正气日强,与附子、干姜同用补肾健脾,相得益彰。任老多随证选用枳实(枳术丸)、枳壳、清半夏、陈皮、藿香、佩兰、砂仁、草果仁.、荷叶、莲肉、茯苓、刀豆子、白豆蔲、生山药、红曲、麦芽等,在上述药物中灵活选择二三味,配合白术、泽泻理气运脾、芳香化浊,以固后天之本。[徐云生.任继学教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用药经验.吉林中医药,2000;(1):13]
附子、干姜
【主治应用】 补肾暖脾以治根本。
【经验体会】 任继学经验:慢性肾功能衰竭以伤肾为本,病及他脏为标,以正虚为本,邪实为标,病机关键是多种因素损伤肾脏,导致肾阳和阴精亏虚,而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故补肾是治本之图。任老多以附子、干姜为主药补肾暖脾,一是通过补肾,使肾能封藏,不致于精微外泄;二是通过补肾,脏腑功能得以恢复,水湿热毒之邪不能内生,扶正又抑邪,故为治病之根本。如以肾阳虚为主者,附子、干姜用量大多在10g以上,同时随证配伍肉桂、巴戟天、仙茅、淫羊藿、杜仲、海龙、海马等,以加强温补命门之功;如以肾阴虚为主者,则用附子、干姜2~3g,配伍冬虫夏草、胎盘、山茱萸、桑椹子、女贞子、墨旱莲等。有“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之意。而且附子、干姜还能温补脾阳,脾阳一运,湿浊渐化,饮食能进,正气得助,则病愈有望。故任老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方中,附子、干姜几乎方方必用,只是有配伍不同和药量的变化而已。[徐云生.任继学教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用药经验.吉林中医药,2000;(1):13]
半夏、干姜
【主治应用】 开郁结,通腠理,畅血络。
【经验体会】 任继学经验:西医学所说的“肌苷”、“尿素氮”的异常增高以及“代谢性酸中毒”,是由于毒邪不解,命火受损,相火式微,下不能温肾,中不能煦脾养胃,上不能温润于肺,导致人体气化代谢功能障碍;又因久潜邪毒,损害肾水、精、气,发生水精代谢失常,产生水毒、痰浊、涎毒等蓄积于体内,不能止常排泄而成,即“气郁不通畅、如食物在器复盖而自酸”(《医学正传》),产生酸腐之毒。酸气收涩,《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辛胜酸”,任教授推而广之,以半夏、干姜辛以胜“酸”,“辛散其表里怫郁之气”(《东医宝鉴》)。半夏“辛温,能走能散,和胃健脾,除湿化痰,发表开郁……能行水气,以润肾燥,利二便”,干姜“辛热,逐寒邪而发表温经,……开五脏六腑,……宣诸络脉”(《本草从新》),二者合用可开郁结、通腠理、畅血络,则辛以散之,酸性代谢产物自除。[童延清.任继学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用药经验采菁.中医文献杂志,2004;(1):3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