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扩张型心肌病最常见心律不齐

扩张型心肌病最常见心律不齐

时间:2023-03-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扩张型心肌病的主要特征是心肌收缩功能障碍,产生充血性心力衰竭,亦称充血性心肌病,常合并室性或房性心律失常,病死率较高。病理检查对DCM诊断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酷似限制型心肌病,但右室腔扩大。而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好转后杂音会减轻或消失。当合并体循环淤血时易误诊为扩张型心肌病。如果青中年病人突然出现原因不明的呼吸困难或心律失常,没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则扩张型心肌病的可能性大。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的主要特征是心肌收缩功能障碍,产生充血性心力衰竭,亦称充血性心肌病,常合并室性或房性心律失常,病死率较高。

【病因和发病机制】 原发性DCM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是诸多因素如病毒性心肌炎、遗传、代谢或营养障碍、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致心肌坏死、纤维化而发展为DCM。有30%~50%为基因突变遗传因素所致。

主要病理特征是心脏重量增加,各心腔扩大、室壁厚度多正常或变薄,心内膜可增厚。病理检查对DCM诊断缺乏特异性。

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为:①心肌收缩力减退,最后出现右心衰竭。②心室扩张致使房室环扩大加之乳头肌病变,造成二、三尖瓣关闭不全。③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④心肌相对缺血,导致心室壁进一步伸展和变薄。有的病人可出现心绞痛。

【临床表现】 各年龄均可发病,但以中年居多。本病起病缓慢,无症状期甚至可达10年以上。心功能失代偿后病人常感乏力,可出现劳累劳力性呼吸困难或气急,严重者在轻微活动或休息时也有气急,或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甚至端坐呼吸。脉搏常较弱,可有交替脉。右心衰竭后可出现从下肢开始的水肿、肝大甚至胸腔积液、腹水等症状。血栓栓塞是该病的常见并发症,栓塞常见于四肢、肾、脑、脾、肺等。大多数病人并发室性早搏,约50%以上病人发生持续性快速性心律失常,部分病人存在缓慢心律失常,而大部分猝死病人都与心律失常有关。

查体可见心率增快,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可有抬举性搏动,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听诊可闻及二、三尖瓣关闭不全所致的收缩期吹风样杂音,此杂音在心功能改善后可减弱。75%的病例可听见第三心音或第四心音,心率快时呈奔马律。

右室心肌病(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主要表现为右室扩大或以右室受损为主,左室不大或轻度大。临床表现大体归纳为3种类型:①右心功能减退或衰竭型。临床表现酷似限制型心肌病,但右室腔扩大。②室性心律失常型。以频发室性早搏和反复发作左束支阻滞型室速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人以晕厥或猝死为首发症状。③无明显症状的右室扩大型。

【辅助检查】

1.X线检查 心室扩大呈球形;左室弥漫性运动减弱。心胸比率大于0.5,常伴有肺淤血和肺间质水肿。肺动、静脉影可扩大,可有胸腔积液。

2.超声心动图(UCG) 显示心腔明显扩大,心室壁相对变薄,室壁运动减弱;可有二、三尖瓣反流。左室射血分数减低,心肌缩短率减小。可能有少量心包积液。

3.心电图 可显示左、右或双心房、心室肥大。部分病人为QRS低电压。几乎均有ST-T改变;少数有病理性Q波,多出现在V1、V2导联。可有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

4.其他检查 核素心肌闪烁扫描、核素心室造影、心导管检查、病理检查、自身抗体检测等对诊断DCM都有一定价值。

【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室收缩功能减低伴有或不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常有心律失常,可发生栓塞和猝死等并发症。

(2)心脏扩大:X线检查心胸比>0.5,超声心动图示全心扩大,尤以左心室扩大为显,左室舒张末内径>2.7cm2/m2,心脏可呈球形。

(3)心室收缩功能减低:UCG示室壁运动弥漫性减弱,射血分数小于正常值。

(4)排除其他特异性(继发性)心肌病和地方性心肌病(克山病):包括缺血性心肌病,围生期心肌病,酒精性心肌病,代谢性和内分泌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淀粉样变性、糖尿病等所致的心肌病),遗传性家族性神经肌肉障碍所致的心肌病,全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所改的心肌病、中毒性心肌病等。有条件者可检测病人血清中抗心肌肽类抗体、心内膜心肌活检和进行特异性细胞异常的基因分析。

(5)右室心肌病诊断条件:① 右心室扩大;② 心电图检查心前导联(V1~V4)T波倒置,ST段呈小棘波;③ 发作性室性心动过速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④UCG及核素检查示右室功能减退,节段性或整个右室收缩减弱,左室功能正常;⑤ 不典型者行心室造影检查、心腔内电生理及心内膜心肌活检确诊。

2.鉴别诊断

(1)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可以出现心脏扩大和二尖瓣、三尖瓣杂音,但是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无论是否存在心力衰竭,杂音都很明显;而且经治疗心力衰竭好转后杂音会变得更加响亮。而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好转后杂音会减轻或消失。

(2)心包积液:大量心包积液心脏增大,心音弱。当合并体循环淤血时易误诊为扩张型心肌病。但X线照相心影呈烧瓶形,叩诊心界随体位变化,卧位时心底部宽,坐位时心底部变窄。

(3)缺血性心肌病:两者全身症状相似,心电图均可以见到病理性Q波。如果病人有明确的心肌梗死或心绞痛病史,然后出现心脏扩大和心功能不全的表现,缺血性心肌病的可能性大。如果青中年病人突然出现原因不明的呼吸困难或心律失常,没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则扩张型心肌病的可能性大。

3.临床分型

(1)无心衰型:心室扩大,无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可并有心律失常;按射血分数(EF)不同又分为EF正常组和EF降低组。

(2)心衰型:心室扩大,射血分数降低,有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常合并心律失常,可发生血栓栓塞、猝死等。

【治疗】 主要是控制心力衰竭、治疗心律失常,预防肺和体循环栓塞和其他对症治疗。

1.一般治疗 防治病毒感染,避免劳累,戒除烟、酒,女性病人不宜妊娠,加强营养,低盐饮食。治疗并存的高血压和糖尿病。去除各种诱发和加重病情因素。

2.无心力衰竭型的药物治疗 主要药物有β受体阻滞药、ACEI或AngⅡ受体阻滞药、抗病毒药、心肌代谢药物、抗氧化剂等。合并心律失常者应予以相应处理。有血栓栓塞倾向的病人,应予以抗凝治疗。

3.心力衰竭型的药物治疗 参见“慢性心功能不全”。

【转院要求】

1.初诊怀疑扩张型心肌病病人,要转上级医院确诊,由上级医院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2.已确诊的扩张型心肌病病人出现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时,心源性猝死发生率高,应及时转院。

3.转院时,医生应告知病人及其家属转院途中应注意的问题。对病情较重的病人,社区医生应当陪同转院,并做好途中的抢救准备。

【预后及病人教育】 让病人充分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疾病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变化,遵循的医嘱,消除顾虑,积极配合治疗,不随意停用主要药物(如β-受体阻滞药、ACEI和抗凝药等)。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劳逸结合,保持愉快的精神状态,预防感冒和感染,定期到医院复诊。对于有心功能不全合并束支传导阻滞的病人,可考虑安装心脏同步化起搏器(CRT);对有猝死危险的病人,可考虑置入体内除颤装置(ICD);心衰与猝死高危因素合并存在时,可考虑置入心脏同步化起搏器+体内除颤装置(CRT-D)。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