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和发病机制】 限制型心肌病(rstrictive rdiomyopathy,RCM)的主要特征为原发性心肌和(或)心内膜纤维化,或是心肌的浸润型病变,引起舒张功能障碍和心室充盈受阻。其临床表现类似缩窄性心包炎,亦称之为缩窄性心内膜炎。此病主要见于热带或温带地区,在我国少见。
【临床表现】 起病比较缓慢,早期可有以发热,逐渐出现倦怠、头晕、气急等症状,白细胞增多,其中以嗜酸性粒细胞的增多较为明显。其临床表现酷似缩窄性心包炎,需结合临床表现及特异检查进行鉴别。栓塞并不少见。
【辅助检查】
1.心电图 常呈窦性心动过速,低电压或心房或心室肥大,束支传导阻滞,ST段改变,T波低平或倒置,心房颤动,可在V1、V2导联有异常Q波。
2.影像学检查 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左室造影可示心影增大,心内膜钙化的阴影、心肌心内膜结构超声回声密度异常、内膜增厚甚至心腔闭塞、心室腔狭小、变形等改变。
3.心内膜活检 示心内膜增厚和心内膜下心肌纤维化,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心包无钙化而心内膜可有钙化。
【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病诊断较困难。以发热、全身倦怠、嗜酸性白细胞明显增多发病,以后逐渐出现以左或右心衰竭为主的表现,应想到本病的可能性。
本病需与缩窄性心包炎、系统性硬化症、糖尿病心肌病、酒精性心肌病等特异性心肌病相鉴别。
【治疗】 本病预后差,无特殊药物治疗,临床以支持和对症治疗为主。心力衰竭、快速性房颤者可使用洋地黄,但剂量宜偏小。腹水或水肿者应限盐与水的摄入,不可过度使用利尿药,注意水、电解质平衡。β-受体阻滞药和ACEI对治疗本病的疗效尚不清楚。尽量避免腹腔穿刺放液。注意加强抗凝治疗,以防发生栓塞事件。可试用泼尼松,偶可缓解病情。
手术切除增厚的纤维化内膜及内膜下组织的疗效较好。肝硬化出现前可做心脏移植。
【转院要求】
1.临床上限制型心肌病少见,凡出现缩窄性心包炎临床表现而X线胸片示心影增大,可见到心内膜钙化的阴影的病人,均应及时转送到上级医院进一步明确诊断,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
2.已确诊的限制型心肌病人,若出现心力衰竭、栓塞等临床表现时,提示病情严重,应及时转到上级医院。
【预后及病人教育】
1.本病起病比较缓慢,早期可有发热,逐渐出现倦怠、头晕、气急等症状。凡疑及本病者应及早确诊,以便给予合理治疗,以延缓病程进展。
2.病人应注意休息,避免感染,低盐饮食。抗凝治疗十分重要。终末期病人对药物治疗反应极差,可考虑行手术切除增厚的纤维化内膜及内膜下组织。在肝硬化出现前行心脏移植是延长寿命的最佳治疗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