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胰岛素瘤切除术

胰岛素瘤切除术

时间:2023-03-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胰岛素瘤,约90%以上是腺瘤,其次为腺癌,个别是弥漫性增生。胰腺头、体、尾发病率基本相近,多为单发。胰岛素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青、中年,约74.6%的患者在20~59岁,10%的患者在10岁以下或70岁以上。 胰岛素瘤的诊断一经明确,均应及早手术治疗,切除肿瘤。因为反复发作低血糖昏迷,可使脑组织受到损害。左旋门冬酰氨酶、链黑霉素,对恶性胰岛素瘤也有治疗作用。

【概述】 胰岛素瘤(insulinoma)(亦称胰岛B细胞瘤或内源性高胰岛素血症),约90%以上是腺瘤,其次为腺癌,个别是弥漫性增生。病变绝大多数位于胰腺内、极少数位于十二指肠、肝门及胰腺附近。胰腺头、体、尾发病率基本相近,多为单发。男女患病之比为1.4∶2.1。国外报道其发病率为1/800~1/1000。胰岛素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青、中年,约74.6%的患者在20~59岁,10%的患者在10岁以下或70岁以上。

【临床表现】

1.阵发性发作的低血糖症状。

2.发作时血糖低于2.78mmol/L(50mg%)。

3.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症状立即消失。

【治疗措施】 胰岛素瘤的诊断一经明确,均应及早手术治疗,切除肿瘤。因为反复发作低血糖昏迷,可使脑组织受到损害。

1.手术治疗

(1)单纯肿瘤切除术:对浅表、体积小、单发的良性胰岛素瘤,行单纯肿瘤切除即可。

(2)胰体尾部切除术:当肿瘤位于胰腺体、尾部、体积较大较深、多发或良、恶性难以鉴别者,可行此种手术。

(3)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肿瘤位于胰头且体积较大者。

2.非手术治疗

(1)对少数不能手术的患者,可长期服用美克洛嗪(氯苯甲嗪),以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增加餐次、多吃糖类也可缓解低血糖症状。

(2)对于恶性肿瘤,或已有肝转移者,可采用二氧化氮或链佐星(链脲霉素)治疗,该药对胰腺B细胞有选择性损害,对转移性胰岛细胞癌有一定疗效。左旋门冬酰氨酶、链黑霉素,对恶性胰岛素瘤也有治疗作用。

胰岛素瘤切除术的临床护理路径

(续 表)

(续 表)

(续 表)

(续 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