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参通常也叫美洲人参、花旗参,是常用的一味补益中药。说起它成为中药“百草园”中的一员,还有一段非常有趣的故事。
众所周知,人参是我国传统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补益药物,由于它在中国人日常的养生和疗疾中的重要性是如此突出,以至近代来华的西方人很快对这种带有神秘色彩的植物充满了兴趣。虽然西方人没有因此栽培人参,但却直接导致他们对美洲人参属植物——西洋参的发现。
事情还得从18世纪初说起。1701年,有个叫杜德美的法国传教士来华。他根据中国许多本草学书籍对人参功效的记载和自己的亲身体验,发觉这确实是一种提高身体功能非常有效的药。另外,他发现把人参叶子当茶泡着喝的味道也很好。于是在1708年的时候,他利用受命绘制地图去东北进行地理测量的机会,调查了我国名贵药材人参的产地。他于1711年4月12日给印度和中国传教会的会长写了一封详细介绍人参的信。在信中他提到,在1709年7月的时候,他到了一个距高丽(朝鲜)很近的村子里见到当地人采集的人参。他从中拿出一枝人参,依原来的大小尽可能地画下了它的形状,并把图同时寄给了收信人。还附上人参产地、形状、生长状况及如何采集的详细说明。他还指出:人参产地“大致可以说它位于北纬39°~47°,东经10°~20°(以北京子午线为基准)。……这一切使我认为,若世界上还有某个国家生长此种植物,这个国家恐怕是加拿大。因为据在那里生活过的人们所述,那里的森林、山脉与此地的颇为相似”。他还绘了一幅人参图。并将这幅图和它的说明寄给了收信人。应该说这个传教士是非常有见地的,根据我国生物学家的对人参资源的调查表明,野生人参的自然分布应该是在北纬40°~48°。这说明杜德美的表述是非常准确与可靠的。在他的启发下,不久另一法国传教士拉菲托(F.Lafitau)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很快在加拿大找到了西洋参。后来发现这种植物在北美洲五大湖区一带非常之多,其自然分布区在北纬30°~48°。但当时这种植物被送回法国的时候,人们并不认为它有什么营养作用。头脑灵活的法国商人马上想到以美洲人参的名义运到广州,向我国出口。至迟在1750年,法国人已将数量不小的加拿大产的西洋参运来向我国出口。这种药物很快为我国民众接受。乾隆年间的医生吴仪洛在他1757年刊行的《本草从新》一书中,已经对西洋参的药性、气味、功能、形态和产地进行了详细的记述。
由于从18世纪开始我国一直花费大量的外汇进口西洋参,因此有人考虑引种这种药用植物。1906年,有个福州人成功地在当地种植了西洋参,不过没有开始商品栽培。后来在20世纪40年代的时候,庐山植物园的陈封怀等人又从加拿大将西洋参成功地引种到庐山,但由于科研经费不足和鼠害横行未能使之推广。直到1975年的时候,我国再次从美洲引种,并大面积栽培成功。目前在东北、西北和华北等地都有较大面积的栽培,总栽培面积达400公顷(6 000亩)。吉林省长白山市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成为全国的西洋参主产区。靖宇县被国家命名为中国的“西洋参之乡”和“种源基地”。我国现已成为世界上生产西洋参的第三大国。虽然我国西洋参栽培有一定的规模,年产量也在10万千克以上,但仅占国内需求量的10%多一点,每年仍然还要从美国和加拿大进口大量的西洋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